“战国纵横家书”书法艺术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纵横家书”书法艺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的书法学习很多人都专注于碑刻、砖瓦、青铜铭文等经过“二 次书写”的面貌中,简帛的出土,带给书学者全新的面貌,可以让人直观感受到 汉代书家的书法墨迹面貌。 本文旨在对 《战国纵横家书》在笔画、结体、章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以研究 其字体特征、书法史意义。笔者主要运用对比方式,分析 《战国纵横家书》前后 不同书风在笔画、结体、章法上的比较,明确前者体现为雄健刚毅的古隶特征, 后者体现为温婉圆润的篆隶特征。并对其书风形成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包括对汉 代吸取秦灭亡教训实行仁政,为书体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社会背景,促进了书体 “隶变”的发展。同时具体分析 《战国纵横家书》在此变化中笔画、结体的转变 规律,对学习该帛书的书法特征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笔者又着重将 《战国纵横家 书》中的古隶书风同帛书中篆隶与汉隶特征的代表作品,在笔画、结体、章法上 进行比对分析,明确该帛书“自然中和”的书风面貌,其书风特征介于篆隶与汉 隶之间,笔画上已基本具备书体特有的形态特征,隶变痕迹相对成熟很多,而相 比于汉隶书体的统一规整,却又增添了纵横欲拔、舒朗自然的特点;结体上具备 了一定的规范性,而比较成熟期汉隶方正规范的结体,表现了纵横多姿、随性而 书的特点;章法上,在古朴自然中增强了整体统一右上的动态趋势,同时笔画上 的舒展、结体上的疏密对比,使得节奏感更加强烈,相比于汉隶章法中的理性安 排,更体现出穿插错落、纵横茂密的感性特征。 文章最后,作者对简帛在当代书风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借鉴方式进行梳 理,提倡学习陈松长等对简帛的创新发展,避免学书过程中的误区,摆正学书态 度。同时将《战国纵横家书》书风特征对书法创新的不同表现方式进行一一梳理, 并同自身创作实践相结合,融入不同书风特点,以求在书体创作中寻求新意,为 书法的创新发展添砖增瓦。 关键词:战国纵横家书、简帛、古隶、书法创新 III Research on CalligraphyArt ofZhan GuoZongHengJia Shu Abstract:In recent years,many people have focused on the second writing of inscriptions, bricks and tiles,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so on. The excavation of bamboo and silk has brought a new face to calligraphers, which can make people directly feelthefaceofcalligraphersin Han Dynas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rokes,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book, so as to study its fo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alligraphy history.The author mainly uses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yles of calligraphy before and after the Zhan Guo Zong Zong Jia Shu in the aspects of strok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and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former is embodied in the vigorous and resolute ancient Li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latter is embodied in the gentle and mellow Zhuan Li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calligraphy, including the benevole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