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专业术语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平 (古钱币术语) 编辑 \o 锁定 锁定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小平是古钱币专用名词,指 古代钱币面额的一种制式。 小平钱是 铜钱最普通的形制,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 小平钱   俗称“小平钱”、“小平”。即为一枚当一文使用的基础小钱。一般径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历代 古钱 相关信息 中铸量最大、传世最多的品种。常见的如开元、熙宁、大定、康熙等通宝钱均为平钱。   折二钱   一枚当二文即两个平钱使用的钱。形体稍大于平钱。一般径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钱总量不少于小平,以北宋所出为最多,常见有元丰、政和等折二钱。   折三钱   一枚当三文、折合三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种及数量均少,如北宋庆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钱中,均有折三钱。   折五钱   指一枚值五文、折合五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3.2 ~ 3.6 厘米,轻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钱中, 均有折五钱。亦有称“当五钱”者。   大钱   泛指“当十”以上、包括“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在内形体较大的高额钱。此类钱之大小轻重无一定规律,且时有大小错出、轻重倒置现象,多系经济困顿、通货膨胀的产物。自唐代当十开元到清朝当千咸丰,历代大钱层出不穷,名类繁多。至于新莽的“大布黄 ( 当 ) 千”、“一刀平五千”,三国孙吴的“大泉当千”以及五代刘守光的“应天元宝”背“万”即当万钱,更是徒有虚名、变相榨取民间财富的虚值大钱。  雕母   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铸母   一般通称“母钱”。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浇铸以供成批造钱用的母钱。铸母虽稍逊于雕母,然其质地、品相依旧异常精美。   铁母   铁钱的母线。一般均据雕母以优铜翻铸而成,以两宋铁母为多。钱体较铸制出的铁钱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铁钱精整美观,甚珍罕。   子钱   以母钱翻砂大批浇铸出来的铜钱或铁钱。一般正用品及传世品均系“子钱”。 样钱 可分两类:由造钱主管机关呈送帝王以供审阅、抉择的样钱叫“进呈样钱”,多由铜、蜡、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颁发至各地造铸炉场当作样品或母钱的样钱叫“部颁样钱”。样钱亦具母钱精良优美的特性。   试范钱   铁钱 (含铜钱) 正式开铸前先以铜汁试浇的钱样,亦称“试样钱”。   初铸钱   最初以钱范或母钱范铸出来的子钱,或谓“头炉钱”。此类钱较后铸者显得精整,文字峻深,边廓坚挺,品相佳美。 民间剪纸艺术 摘要: 剪纸是一种最为流行、应用最广的民间艺术。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世世代代传递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剪纸艺术是劳动者的造型艺术,是原始艺术的嫡系子嗣,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 剪纸艺术、民间美术、民间艺术、审美修养、应用、内涵、纸、佛教艺术、新剪纸、 正文: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是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时下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总得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世世代代传递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一)剪纸艺术简史 1.1孕育与产生期(商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剪纸的产生,按本意应该是从纸的发明以后开始出现的。但剪纸的技法早在纸未出现时就开始流行了,当时人们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制成工艺品。汉代虽然尚无剪纸艺术的出现,然而以金箔镂空刻祥禽异兽,仿佛剪纸中刺绣花样者,却早在汉代以前已有发现。 剪纸艺术的载体主要是“纸”,因此汉代造纸术的发明

文档评论(0)

158****2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