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 学习目标 】 ? 1 、掌握本义与引申义的内涵 ? 2 、掌握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与分析引申义的方法 ?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 “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词义 系统 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 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 的最早的意义。 引申义 假借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发展而产生 的意义。 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义、引申义 毫无联系的意义。 汉语历史悠久 , 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 , 在汉字产生以前 , 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 很难确切地 考证清楚 , 我们所谈的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能证明的本义。 ? “题” ① 头额; ② 标识篇首的文字, 如“标题”、“篇题”; ③ 题目、问题; ④ 书写、署, 如“题字”、“题诗”; ⑤ 品评; ⑥ 章奏; ⑦ 通“提”。 《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 , 名曰孟极。” 《说文解字》:“头也。” 二、怎样掌握词的本义 ? 1 、分析汉字的结构 ? 2 、寻找古书用例 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第一节 词 的 本 义 分析 字形 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可以通过 直接分析字形 、 证以古书用例来确定其 本义。 形符标明本义所属 的范畴, 为掌握本 义指出了方向,然后再 通过古代的语言材料来 论证。 考核 文献 ( 1 )经史子集等历史文献。 ( 2 )古书的训诂材料。 ( 3 )《尔雅》《说文》等工具书。 ? 访 :有两个常用义,一是询问;一是访问 ? 愤 :有两个常用义,一是愤懑;一是愤怒 “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 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 ——《国语·吴语》 ? 韦昭注:“豆,肉器。” 《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 《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 徐灏注笺:“木杪(miǎo)曰末,故于木上作画,指事。” ? 如: ?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 《左传·昭公十一年》 ? “末”的本义是树梢。 ? 《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会意。手持一禾 为秉,手持两禾为兼。” ? 《仪礼·聘礼》:“四秉曰筥jǔ。” ? 郑玄注:“此秉谓刈yì禾盈手之秉也。” 脱 《辞源》 ① 肉去皮骨; ② 脱落,失去; ③ 解去,去掉; ④ 逃脱,免祸; ⑤ 散落,缺漏; ⑥ 疏略,轻慢; ⑦ 中医病名“虚脱”; ⑧ 副词:倘或,或许。 《 説文解字》:脱,消肉臞也。 从肉,兌聲。 (消去其肉而显瘦弱) 《尔雅·释器》云:‘肉去其骨曰脱。 郭云:‘剥其皮也。” 三、 探求本义要注意的问题 ? 1 、 假借字不能根据字形探求本义。 ? 对于那些本无其字、借用别的字来表达的词,不能根据字形 来探求本义。 ? 权 , 黄华木也。从木 , 雚声。——《说文》 ? 权 , 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 大夫执国 权 。——《谷梁传》 ? 男女授受不亲 , 礼也 ; 嫂溺授之以手者 , 权 也。 ? ——《孟子·离娄上》 ? 2 、利用《說文》,要注意不要拘囿于《說文》。 ? 汉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字形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变化,有些字发 生讹变。 ? 《说文》字形大多是小篆字形,析形求义不一定正确。 ? 为(爲),母猴也。象形。按字 , 从爪 , 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臣 , 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3 、分析的字形应该是古文字 望 , 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 第 二 节 词 的 引 申 义 ?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