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码页码页 / 共NUMPAGES 总页数总页数页
一代宗师高手论坛一代宗师黄昆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代宗师黄昆我1981年到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一直到2000年离开,中间差不多有15年是与黄昆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几乎天天见面。可以说,我有幸是这个世界上受黄先生的教导最多的一个学生。
黄昆评价自己的研究有两个高峰,其中作出最主要学术贡献的第一个高峰,是在英国留学的6年中完成的。
1945年10月,黄昆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师从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莫特(n.f.mott)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为固体物理学。几个月后,初出茅庐的黄昆完成了题为《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论文,大胆提出了关于杂质和缺陷x光的散射理论模型。20年后,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黄昆的理论预言,国际学术界随即称之为x光“黄散射”。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黄昆受到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m.born)的赏识,被邀合著《晶格动力学》一书。这本专著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从1975年至2001年3月,该书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除了撰写《晶格动力学》,这段时间黄昆还连续完成了两项开拓性的学术贡献。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里斯(a.rhys,中文名李爱扶)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他与妻子在1950年合写的这篇论文,至今仍是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们必引的经典文献。我前不久检索发现,从1975年以来,这篇文章被他人在sci刊物引用734次,其中1994年以后被引用240次,平均每年20多次。
1951年底,黄昆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没有继续他的基础研究,而是一心扑在教学上。从那时起,在近30年的时间,黄昆只发表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他把它献给了导师玻恩。
1977年秋天,是黄昆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在中科院半导体所重新开始了科研工作。三年后,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高峰———进一步完善了“黄-里斯理论”。
黄先生和我在1984年以后都开始研究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物理。为了建立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理论,我们整整讨论了两年,不断地争论。1988年,我们发表了后来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黄-朱模型”的理论,多本国外的研究生教材详细介绍了这个理论。
应该说,黄昆选择在他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当时30岁出头)回国,对他后来在学术上更上一个台阶影响很大。他在英国做博士后的一些同事,有几位当时的研究并不如他,但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曾经问过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他觉得自己选择回来这条路没有走错,他说回国后全力以赴从事教学工作,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自己的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三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的人,这个远远比个人取得学术上的成就更有意义。
我后来发现他在1947年留英期间写给杨振宁的一封书信里就流露出这个思想。在信中,他提到了导师莫特对他产生的影响,他说:“像他这样的少数几个人就支住了整个英国的科学研究,假如你要坚定地走科学研究这条路,还有什么比建立一个中国物理研究中心更让人兴奋呢?……它的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诺贝尔奖还高。
在生活上,黄昆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虽然他早就在国际物理学界“大名鼎鼎”,却一直“怕见记者”;他的夫人李爱扶则学会了“黄昆是黄昆,我是我,他的问题请不要来问我”这一招来对付媒体。
2001年,国家授予黄昆最高科学技术奖。我记得在中国科学院提名黄昆的时候,他就写信反对。后来经组织上做工作,他采取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甚至连组织材料和答辩都一概不参加。他觉得这个奖励太大了,承受不起。……
(原载《南方周末》第1118期,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口述,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他自称境界不高,才能有限,可他却达到了中国科学界的顶级水平。他的理论哺育了世界上几代人的成长,他的著作被学者们像圣经一样摆在书桌上。他相信一种平和自足的人生。黄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提出的《黄方程》、《黄散射》、《晶格动力学理论》是该科学领域的权威理论。(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②渡重洋,迎朝晖,心系祖国,傲视功名富贵如草芥;攀高峰,历磨难,志兴华夏,欣闻徒子徒孙尽栋梁。(北大物理系师生送给黄昆院士的对联)
③1947年4月1日,黄昆在给杨振宁的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