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pptxVIP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三维目标 内容 重点 难点 知识 与技能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倒叙结构的作用。 √ 2.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 3. 把握祥林嫂形象特征,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 过程与 方法 1.找出并阅读文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讨论其作用。 2.品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理解 文章反封建的必要性。 教法:朗读、讨论、点拨、练习。 课时: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情节与环境 一:识记生字词 安排课前学生自主完成。上课时巡查学生《世纪金榜》的“字音积累”作业情况。 二、讲述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 1924 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 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 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 剥夺了。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 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 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以小说的形 式来剖析病态社会,目的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劳动妇女的悲惨命 运。 三:梳理情节,理解倒叙作用 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完成填空: 故事情节 内容大意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被逐,寂然死去 开端 夫死,初到鲁镇 发展 被劫,改嫁深山 高潮 夫亡子死,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 2、教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强调要突出中心事件,以此来归纳情节。 3、探究:小说为什么要强调祥林嫂在寂然中死去? 关键词-①强化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②深化主题:表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摧残。 4、思考:小说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抽学生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述并总结: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就 本文来说,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引发读者兴趣: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 么会在死之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找出答案,探求原因。 ②突出小说主题。首先展现鲁镇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 中寂然死去,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写她死后引起鲁四老爷震怒与咒骂,这就揭示了祥林 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主题。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学生回顾小说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②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突出; ③环境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 ④环境对小说氛围的营造,等等。 2、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几处主要环境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小说开头两段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从视觉、听觉和嗅觉方面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闪耀的晚云、钝响的爆 竹、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有钱人家年年买福礼和爆竹祝福,穷人无福可祝,无 福可言,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依旧,封建思想依旧,社会贫富悬殊。这样的社会环 境描写,揭示了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 小说中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年底雪天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相关环境描写文字,思考,同桌讨论,然后回答。 明确: ①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 ②深化了主题。雪夜里,富人们在祝福,而祥林嫂在饥寒交迫中寂然死去,无声地控拆了封 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 五、分析形象 要点:分析祥林嫂和鲁镇其他人形象,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3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提取关键词填入下表,然后比较异同, 分析其形象变化。 (1)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性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特别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思考祥林嫂的“眼睛”变化与人物精神状态的关系。 经历 肖像 眼神 性格与命运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 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 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 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勤劳,朴实,善良, 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 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 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 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 伤。 而

文档评论(0)

万寿无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