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摘 要
土体导热系数作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参数,对许多岩土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
影 ,如能量桩、寒冷地区的路基和垃圾填埋场的颗粒保温层等。桩基沉桩过程
中往往伴随着较大冲击荷载,使桩体周围的砂土发生破碎,改变其级配和形状,
从而影响能量桩的热量交换过程。橡胶颗粒—砂土混合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绝热性
质可以作为路基的颗粒保温层,应用于路基、输油管道和垃圾填埋场等结构,但
是橡胶颗粒对混合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针对上述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① 研究了级配的不均匀系数(分形维数)和孔隙比两个因素对钙质砂导热系
数的影响规律。当级配的不均匀系数不超过 10 时,钙质砂导热系数随着不均匀系
数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当不均匀系数超过 10 时,导热系数增长速度缓慢,基本保
持不变;当不均匀系数达到 19.8 时,导热系数的增长率将达到最大值 13.9%,这
表明研究级配对导热系数的影 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引入不均匀系数(分形维数)
和孔隙比两个参数建立了钙质砂导热系数的经验模型,并且发现用分形维数描述
经验模型与实测数值更加贴合。
② 通过将玻璃珠与玻璃渣颗粒按照不同的混合比例 (玻璃渣颗粒质量占混合
物总质量的比,大小分别为 0、25%、50%、75%、100% )进行混合得到颗粒形状
不同的混合物。采用长宽比、球度、凸度三个形状参数定量描述同一颗粒的 3 个
不同维度的形状,最终采用上述参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土体的整体形状参数。探
究了不同颗粒形状和相对密实度 (大小为30%、50%、60%、70%、80% )对玻璃
珠和玻璃渣混合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发现颗粒形状只能够直接影响孔隙比,从
而间接影响土体的导热系数,并且还发现导热系数与孔隙比之间呈现直线关系。
③ 将福建标准砂颗粒与不同大小的橡胶颗粒按照不同的体积比例 (橡胶颗粒
体积占混合物总体积的比,大小分别为 10%、20%、30%、45% )进行混合。研究
了橡胶颗粒大小和含量对混合土体的基质模式和导热系数的影 。当橡胶含量相
同时,随着橡胶颗粒的增大,基质模式从橡胶颗粒基质模式向砂颗粒基质模式转
变,导热系数相应快速增大;当橡胶颗粒大小相同时,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基
质模式从砂颗粒基质模式向橡胶颗粒基质模式转变,导热系数相应快速减小。最
终引入相对大小比、体积混合比两个参数建立了混合土体的导热系数经验模型。
关键词:导热系数;级配;颗粒形状;混合比;橡胶颗粒
I
英文摘要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many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such as energy pile,
granular insulation layers for pavements or landfills in cold regions, etc. The pile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a large impact load during pile sinking process, which su icient
to cause particle breakage and change in gradation and particle shape that alter the
heat-transfer processes of energ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