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期刊毕业论文 仅供参考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勿用作商业用途
项羽、刘邦人物对比及其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班级XXX 姓名XXX。
摘要:刘邦与项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却又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人物。本文简要的将二人加以对比,从中悟出现实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刘邦;项羽;个性特征
刘邦和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但两个人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首先是在出身方面,项羽出身于名门望族,整个项氏家族就是在楚国颇具影响力的权势之家,“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其祖父项燕是楚国著名将领,项羽自幼跟随叔父项梁,项梁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人,凡有大事,必请他主事。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跟随项梁起兵反秦。这一年,他23岁。项羽的出身给他带来许多可资利用的资源。所以在其叔叔项梁惹了官司之后,他能够通过各种关系打通关节,顺利躲过严厉处罚。在项羽与其叔叔项梁因躲避追捕逃到吴中的时候,“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连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对他们俯首贴耳,惟命是从,其个中原因除了他有一定能力之外,其身世的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这足以说明出身对个人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项羽拥有这种别人无法企及的重要资源。
刘邦则不同,从其母亲亲自下田劳动及其哥哥勤奋劳作受到其父欣赏等情节可以看出,刘邦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他不安心农业生产,才谋了泗水亭长这么一个基层小吏的差事。出身低贱的刘邦起事时,追随他的也只是那几个由他负责押送去服役,因误了服役时间而面临杀头危险的民工,而且他们追随他也并非是因为衷心地拥护他,而是因为其他人都害怕万一在将来遭到失败要承担主要责任。刘邦起兵则完全是一种意外的行动,在此之前,刘邦并没有起兵反秦的思想准备,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带领一帮人反抗秦朝政权。
项羽的高贵身世固然对它有许多便利之处,可它也给项羽带来许多无法摆脱的缺陷,大家对他们叔侄的尊崇使项羽过分放大了自己个人的作用,形成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性格。并且项羽把面子看得高于生命,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过度的自傲迅速变成过度的自悲,所以,在垓下之败后,因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轻易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刘邦出身微贱,曾做过基层小吏,上要面对官府,下要面对百姓,有许多十分具体而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如果他要想做得既让官府满意,又让百姓高兴,就要圆滑、灵活。这对刘邦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阅历,使他得到许多管理和处事经验,让他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因时而动,随机应变。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刘邦虽然没有项羽那样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但他内在心理承受能力远强于项羽。可以说,项羽的强悍只是外在的表现,而真正的强者应该是刘邦。
通过对项羽、刘邦二者的对比以及楚汉双方在战争期间对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因素的认知水平和把握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别,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铭记的启示。
其一,一个人的出身对其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出身好的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从而降低其解决问题的难度。所以,从出身上来比较,贵族出身的项羽比白手起家的刘邦更具有优势。
其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其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果没有民众的真心支持,都注定要垮台的,所以,古人就已经悟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其三,要成大功者,必须广纳人才,大胆任用人才,善于听取各种意见。
其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策略,即古人所说的“术”。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二十五史·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一) [M]. [长沙]岳麓书社,1990.
[3]赵文润;重评刘邦、项羽的成败原因及其是非功过[J];人文杂志;1982年06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