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花岗岩类及相关岩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成岩的常见分类方法 本次讲课内容 花岗质岩及其相关岩类 花岗岩类的特征和主要种属 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因及其类型 不同构造背景的花岗质岩石组合 (据IUGS) 研究意义: 在地壳分布广泛, 常以大规模岩基产出,形成大型山脉 与造山作用关系密切 与很多金属矿床具有成因联系 建筑材料 一 花岗岩类的特征和主要种属 花岗岩系列的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 SiO2含量高,K2O+Na2O含量高,CaO MgO FeOT含量低 矿物组成:浅色矿物含量85%,主要由石英 碱性长石 酸性斜长石组成,暗色矿物15%,以黑云母为主 结构:花岗结构,条纹结构 文象结构 蠕虫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 条带构造等 闪长岩类的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 SiO2 53-66%,δ 3.3,钙碱性 矿物组成:浅色矿物以斜长石为主,基本不含石英,暗色矿物15-40%,角闪石最常见,可含有少量辉石 黑云母 结构: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以及辉长辉绿结构 二长结构和斑状结构等 构造:块状构造 斑杂构造 条带构造 正长岩类的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 SiO2与闪长岩相当,K2O+Na2O一般9%左右,δ在3.3-9之间 矿物组成:浅色矿物主要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组成,暗色矿物主要是角闪石 辉石和黑云母 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二长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条带构造等 细晶岩和伟晶岩 细晶岩:浅色脉岩,主要组成矿物是石英和长石,基本不含暗色矿物,以细晶结构为特征 伟晶岩:矿物组成为石英 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有各种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颗粒粗大,具伟晶结构 二 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因及其类型 1.岩浆成因 vs 交代成因 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由岩浆侵位冷凝形成,经历了从岩浆源区分凝、上升迁移到异地就位的过程——异地花岗岩 交代成因的花岗岩类:是指先存在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的情况下由交代作用转变而成——原地花岗岩;形成机制更接近变质作用,也称花岗岩化作用 2.岩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观点 结晶分异作用(Bowen,1948) 野外观察——层状火成岩 实验岩石学——鲍文反应序列 地球化学证据——同位素与玄武质源岩一致 ※ 规模小,层状和环状岩体晚期分异物 混合化作用(Daly,1914,1933): 通过同化作用或混合作用形成的混杂岩浆的过程 ※ 能形成偏中性的花岗岩类岩浆,不能形成大型岩基 深熔作用或部分熔融作用:认为花岗质岩浆主要是由中、下地壳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 分布:大陆区和消减带大陆一侧 高级变质区:花岗质脉体的形成 Q-Ab-Or体系实验: 花岗质岩石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主要来自于地壳,而不是上地幔 3.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花岗岩成因复杂的因素 物质来源的多样性: ①地壳内部不同结构层 ②消减带的消减洋壳和地幔楔形区 产出构造背景的多样性: ①岛弧造山带 ②活动大陆边缘 ③大陆碰撞带 ⑤陆内造山带 ⑤大陆裂谷带 ⑥大洋中脊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及类型 物质来源(字母) M型- 地幔与地壳混合型 I型-CI 地壳中未经风化的火成岩 S型-CS 地壳中经过风化的沉积岩 A型- 非造山 碱性 无水 构造背景 造山花岗岩 过渡型花岗岩 非造山花岗岩 三 不同构造背景的花岗质岩石组合 大洋中脊斜长花岗岩 ——幔源岩浆分异产物 洋-洋会聚环境的花岗岩组合 辉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幔源钙碱性玄武岩浆分异; 部分岛弧基性火山岩重熔 非造山大陆伸展环境的花岗岩组合-A型花岗岩 太古宇英云闪长岩组合(TTG) 大洋-大陆会聚环境的花岗岩组合 课 堂 总 结 花岗质岩及其相关岩类 花岗岩类的特征和主要种属(重点) 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因及其类型 不同构造背景的花岗质岩石组合 Lin et al., 2007, Sci in China Ser D 南美安第斯山——中酸性岩分布于大陆侧 基于构造背景的花岗岩分类 花岗质岩 浆产生的 模式—— 岩浆底侵 大洋 岛弧 大 陆 弧 大陆 碰撞 带 过渡型 造山后抬升/崩塌 大陆 裂谷 热点 洋中脊 洋岛 造山型 非造山型 * * 火 成 岩 岩 石 学 林 广 春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代表性侵入岩 大类名称 M和/或Q的含量 代表性岩石 大类名称 W(SiO2) 橄榄岩 辉石岩 超镁铁质岩 M 90% 苦橄岩 超基性岩 45% 66% 53-66% 45-53% 花岗岩 花岗岩类 长英质岩 Q 5% 流纹岩 酸性岩 闪长岩 闪长岩 中性岩 M=10-90% Q 5% 安山岩 中性岩 镁铁质岩 M=10-90% 辉长岩 辉长岩 斜长岩 玄武岩 基性岩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