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07821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20.02.11
(21)申请号 201911042554.7 G05D 1/12(2006.01)
(22)申请日 2019.10.30
(71)申请人 黄淮学院
地址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开源
路6号
(72)发明人 贺子光 张玉娇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1173
代理人 王越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26(2012.01)
G05D 1/00(2006.01)
G05D 1/02(2020.01)
G05D 1/1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54)发明名称
人工智能方法在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中的应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方法在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资
源供给侧信息采集;2)资源供给侧信息除杂;3)
环境容纳信息分析;4)录入社会影响数据;5)社
会影响数据分析;6)环境承载分析。本发明将生
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数据采集由原来复
杂的人工操作转换为无人飞行器、履带式无人驾
驶车辆和卫星的协同配合操作,由无人飞行器、
履带式无人驾驶车辆和卫星共同组成定位式信
息采集、分析、对比和录入系统,可以十分方便的
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筛选,从
A 而避免了人工复杂的操作,杜绝了由于人工失误
2 造成的数据丢失,并且实现了智能化的分析处
7
1
2 理,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8
7
0 处理效率。
1
1
N
C
CN 110782172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人工智能方法在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1)资源供给侧信息采集:无人飞行器在预设飞行路径上完成至少两次对各供给侧主体
的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供给侧信息上传至供给侧子系统,所述供给侧主体上选配有用
以测量所需信息的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在10m-50m范围内与无人飞行器之间以无线协议进
行通信,并且检测仪器会在发出的无线信息上打上由本地计时器授予的本地时标,无人飞
行器会在收到的无线信息上打上卫星授予的授时时标;
2)资源供给侧信息除杂:供给侧子系统将始于所述预设飞行路径起点授时时标、并且
止于终点授时时标的一段连续授时时标所采集的供给侧信息作为一个批次,并将供给侧信
息分割为若干批次,然后计数不同批次中同一预设飞行路径节点上不同本地时标的数量,
如数量少于预设要求数量、则修复相应检测仪器和/或无人飞行器后重复上述1)直至达到
预设要求数量,如数量达到预设要求数量、则采用非概率可靠性理论相关算法计算得出相
应环境数据;
3)环境容纳信息分析:依照所述环境数据,供给侧子系统按照预设环境影响指标向所
述预设飞行路径上各节点附加各项环境容纳指标数据而形成环境容纳数据,并上传至综合
分析系统;
4)录入社会影响数据:需求侧子系统从综合分析系统下载所述预设飞行路径,以向预
设飞行路径的各节点上录入需求侧主体,并判断录入的需求侧主体之间比例关系是否满足
预设比例关系,如判定录入的需求侧主体不满足所述比例关系、则可以修改至满足所述比
例关系的推荐录入数据或追加确认为特别录入数据,如判定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