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导读
战国]孟钊著
人性本善
论性善
存养善性
存理克欲
止务本
论行为
涵养操持
孟子思想
自动自发
论教育
确立标准
环境移人
民贵君轻
论政治
因先尊贤
仁者无敌
论性善
1.人性本善
性善说是孟子学说理论的核心,其行为哲学、教
育哲学及仁政学说,都是根据此性善说推衍而来
的
孟子的性善说立论于人具有四种善端,这四端有
如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不是后天外加的
而这四端也就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
知”“良能”。人之所以不能纯然为善,甚或变
而为恶,往往是因为后天物欲所蔽或受到不良环
境的影响,而丧失了本心。因此,孟子以为人必
须存养本心,扩充善端,这样才能挽救人心的陷
溺,形成王道的政治。
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
治天个可运之擎全。所以谓人看不忍人之心者,今
人怎见孺子将入於井,有怵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
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差
恶之心,菲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会:增满快美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
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六)》
章旨:孟子勉人扩充四端,即足以保四海而王天下。
孟子日:“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
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
下也。”(《尽心》上15)
章旨:孟子言爱亲敬长,乃人之良知良能,
勉人加以扩充,而达于天下
孟子日:“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
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
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
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
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24)
章旨:孟子借性与命之辩,勉人不可以耳、
目、口、鼻等嗜欲为满足,当努力追求仁、
义、礼、智的圆满实践。
公都子日: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日:‘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
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
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
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古
孟子日:“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臂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
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
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
彝也,好是懿德。(《告子》上6)
章旨:孟子辟公都子之惑,以为善性是人所固有,仁义礼智,
自根于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存养善性
孟子认为人性有善端,而此善性,需要
认真存养才能发挥功能,成为君子圣贤。
自暴自弃的人,乃不知存养。至于存养之
道,则要养其大者,不能以小害大,因贱
害贵。
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
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目夜之所息,雨露
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
以若彼灌灌也人见其灌濯也,以为未尝有材意,
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
伐之,可以为美乎?其目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
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
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
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
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目
心乏写?5《告》全尺
入无时,莫知其乡。’惟
章旨:孟子设喻:言人皆有仁义之心;其所以为
不善,由于不知操持,不知存养,以致放失梏亡
其良心。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
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
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
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
正路而不由,哀哉!”(《离娄》上十)
章旨:孟子哀痛暴弃仁义者自甘堕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