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ppt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海 无 涯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基础知识梳理社会阶段项目原始人群氏族聚落部落时代(传说时 代)典型元谋人(云南、最早) 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聚落(黄河、西安)河姆渡聚落(长江、浙江余姚)黄帝、炎帝、大禹生活方式洞穴群居、不断迁徙造房: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干栏式)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经济活动采集、狩猎;北京人 天然火、山顶洞人人 工去火农耕(半坡种植粟、河姆渡种植水稻); 制陶(半坡彩陶、河姆渡黑陶)炎帝(神农氏)教 民农耕和治病;大 禹治水政治文明炎黄合称人文初祖 禅让(民主推选)二、特别提示1、注意一个比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比较(制陶、农作物、房屋构造、生活区域等)2、把握两幅地图: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地理位置。氏族聚落分布:半坡氏族聚落和河姆渡氏族聚落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奴隶制文明的勃兴一、基础知识梳理阶段项目夏朝(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政治 文明朝代 更替建立:BC2070、禹 灭亡:BC1600、桀建立:BC1600、汤 灭亡:BC1046、纣建立:BC10460、周武王 灭亡:BC770、周幽王政治 制度王位世袭制(禹传启、 家天下)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亲族、功臣、 先代贵族为分封对象;拓展了疆土)其他夏是第一个王朝;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后稳定;夏商周灭亡教训是勤政爱民;西周社会阶 级结构包括王、贵族(诸侯、卿大夫、士)、平民与奴隶;靠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统 治人民经济 文明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少量青铜;千耦其耘(集体在公田耕作)手工 业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铜锡铅合金;精品有司母戊鼎(最大)、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 器)文化商朝的甲骨文(成熟文字,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金文(钟鼎文或铭文)二、特别提示1、易错字集锦:桀、周幽王、殷、镐京、诸侯、卿大夫、千耦其耘、司母戊鼎2、把握一个重点: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广阔的疆域。(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内容:①“授民授疆土”(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②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诸侯要服从周王 的命令;治理好自己的侯国和保卫周王;定期朝觐周王;缴纳贡.赋.等.。. 周王分封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 作用:初期拓展了疆域、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后来由于诸侯势力发展,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瓦解:春秋时期,主要表现在诸侯争霸。第三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基础知识梳理社会阶段项目春秋时期(BC770~BC476)战国时期(BC475~BC221)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经 济生产技术铁器牛耕出现铁器牛耕推广土地制度私田增多商鞅变法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经营方式千耦其耘(集体)个体农耕(家庭)其他秦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灌溉防洪、四川成都平原)政 治阶级结构奴隶主贵族没落、地主阶级和农民壮大诸侯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秦国商鞅变法(目的、内容、作用)文 化思想孔子、老子百家争鸣(原因、主要思想流派及主张)音乐战国的编钟(湖北随县)二、特别提示1、识读两幅地图:(1)《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关键在于识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些诸侯国及其的具 体方位)。2、简单理解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通常指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称霸的史实:①齐桓公称霸(原因在于东方大国提供物质基础、管仲改革壮大实力、“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标 志是葵丘会盟);②晋楚争霸中原(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与邲之战)春秋争霸实际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目的在于争夺土地和人口。3、重点把握两个问题 重点之商鞅变法学 海 无 涯 目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作用富国 强 兵, 争霸 需要经济(富国)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秦国走上了富国强 兵之路,为兼并六 国打下基础;使秦 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奖励耕织(生产),禁止弃农从商促进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军事(强兵)奖励军功增强军队战斗力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注意;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历史潮流。 重点之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A、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器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B、士阶层的活跃并的大诸侯国的重用;C、私学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2)诸子百家学派代表时期及阶级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晚期、奴隶主《春秋》等 六经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德: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教学方法、态度孟子战国、地主阶级《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战国、地主阶级《荀子》君舟民水、人定胜天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奴隶主《道德经》辩证法(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庄子战国、地主

文档评论(0)

万寿无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