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 取江宁、 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溯流求源, 江苏是 《尚书.禹贡》
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
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
徐州刺史部。 隋开皇年间设苏州、 扬州、 徐州。 大业年间改为吴、 毗陵、 丹阳、 江都、下邱、
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
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
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 6 年( 1667 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
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 17 年( 1928 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
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3 年合并,成立江苏省,
省会南京。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
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 江南浙西道、 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
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
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
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 “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 ))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 600
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 “睢宁 ”,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
1949 年设新安县, 1952 年更名为新沂县,
——————————————————————————————
●连云港
1933 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 1948 设立新海连特区,次
年正式用 “新海连 ”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赣榆
秦时置赣榆县。
东海
南北朝秦始七年始设东海县。
灌云
以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名。
灌南
1958 年正式建立灌南县。
——————————————————————————————
●淮安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
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
涟水
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
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
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
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 ”,即高瞻远瞩
之意命名。
金湖
因其境内湖泊串连, 古时曾名津湖。 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 故 1960 年设
县时,取名为金湖。
————————————————————————————————————
●盐城
周以前称 “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