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69例护理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支气管炎 69 例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护理。 方法:对 69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护理资料进行分 析。结果:痊愈 53 例,有效 14 例,无效 2 例,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做好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及对症处理工作,疗效显著。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对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8602(2014)03-0187-01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 或过敏反应对支气管黏膜造成的急性炎症,一般为自限性疾 病。通过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使患者能够有效排痰,保持 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 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选取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收治的 69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方 法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支管炎患者 69 例,男性 35 例,女性 34 例,年龄 49~ 78 岁,平均 61 岁。西医诊断 标准依据 《实用内科诊疗规范》 [ 1]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2 临床特点 :起病前有感冒症状,鼻塞、喷嚏、声音 嘶哑、全身不适,部分患者有畏寒、发热、全身肌肉酸痛。 咳嗽、咳痰,痰量逐渐增多,痰为黏液样或黏液脓性痰。病 毒感染时,末梢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增 加,中性粒细胞增加。 大部分急性支气管炎一般无肺部体征, 偶有肺部听诊为干 ??音, X 线胸片或胸部透视无异常或仅有 肺纹理增粗。 1.3 治疗 : 病人应休息至体温正常。发热期间应多喝水 (3~4L / d)。解热镇痛药 (如:成人可予阿司匹林 650mg 或对 乙酰氨基酚 650mg,每 4~ 6 小时 1 次;儿童可予对乙酰氨基酚 10~ 15mg/kg,每 4~ 6 小时 1 次 )可缓解不适和降温。 护理 2.1 起病前感冒症状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发 热期间宜给流质或易消化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 窗通风, 避免使患者受凉。 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呼吸道隔离, 戴口罩,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发热、头痛者,选用解热镇痛 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咽痛者, 口服银翘片及口含含化片,如泰勒奇、银黄含化片等;鼻塞 严重者可用 0.5%麻黄碱或扑麻合剂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 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 1~ 2 滴,可减轻鼻黏膜充 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做好健康宣教。平时应加强身体锻 炼,注意避免发病诱因,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2.2 高热期护理 :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 体温高于 38℃ 时服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百服宁等;体温高于 39℃时实 施物理降温,大量出汗、退热时应预防虚脱。给高热量半流 质饮食,鼓励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 2 次,饮食前后漱口。注意保暖,及时 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 开窗通风, 避免患者着凉。 加强安全护理, 对高热出现谵妄、 神志不清者应用床栏,防止坠床发生。 2.3 哮喘患者气管痉挛期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观察呼 吸困难、发绀、脉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 医师及时处理。稳定情绪,避免焦虑、急躁和恐惧心理,可 嘱患者做深呼吸。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半卧位或坐 位,以减少疲劳。 吸氧,氧流量 1~ 3L /min 。应用解痉药物。 氨茶碱、 β 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喷雾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药 物。 2.4 高热患者护理 :患者抵抗力弱、患病复杂、病情变 化快,高热易发生并发症:摔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体温 上升期及高热持续期热水袋、冰袋应用易烫伤、冻伤等,应 引起高度重视。围绕发热 3 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实施针对性护理。 2.4.1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表现为皮肤苍白、 畏寒、寒战、皮肤干燥。首要护理是保暖,加被子或热水袋 保暖,老年患者对温度敏感性低,热水袋使用防烫伤:水温 低于常规热水袋温度不超过 50℃热水袋毛巾包裹后使用, 半 小时查看局部皮肤。 2.4.2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 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缺乏、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首要护理是安全护理:①绝对卧床,以利减少能量消耗;② 持续低流量吸氧,患者呼吸、心率加快易防缺氧;③密切观 察病情, 24h 陪护,以防病情变化;④协助改变体位,防止 压疮发生;⑤物理降温防冻伤,老年患者肢体活动不灵活、 末梢循环不良,用冰袋、冰帽时须防止发生冻伤。 2.4.3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 平。表现为皮肤潮湿、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

文档评论(0)

156****68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