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区土司史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恩施地区土司史话 中国土司制度发端于两宋之交,形成于元朝,鼎盛于明朝,衰落于清朝。 元朝以前,中原朝廷对今恩施地区的统治主要为羁縻制度 (即封赠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 。 据光绪十八年 (1895) 《湖北舆地记》卷 17 记载:五代时置羁縻感化州。宋代在今恩施南部设立了一些羁縻州县。如定州(鹤峰县南部并跨入湖南境内) 、富州(后为柔远州。今来凤一带)、顺州(今宣恩沙道沟一带) 、保顺州(宣恩县李家河一带)、高州(原称珍州,后改为高州,复改西高州。 今宣恩县高罗一带) 、懿州(今咸丰县境) 、龙渠县(今利川市忠路一带)。 元代统治中国后,鉴于宋代的羁縻制度是一种松散的统治, 每到王朝衰微时,不听其控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 地区的控制,乃改宋代的羁縻制度为土司制度。其时在今恩 施境内共设 14 个土司,包括宣慰司 3 个即施南道宣慰司、 镇边忠峒宣慰司、镇边毛岭峒宣慰司(注:一说宣慰司 3 个 即施南宣慰司、镇边毛岭峒宣慰司、怀德军民宣慰司) ;宣 抚司 6 个即散毛军民宣抚司、誓崖宣抚司、安定宣抚司、怀 德宣抚司、高罗宣抚司、师壁宣抚司) ;安抚司 4 个即忠孝 军民安抚司、木册安抚司、盘顺安抚司、龙潭安抚司;宣抚 7 个即散毛军民宣抚司、容美峒宣抚司、高罗宣抚司、隆奉宣抚司、龙潭宣抚司、隆中路宣抚司、龙渠峒宣抚司;安抚司 6 个即忠孝军民安抚司、盘顺军民安抚司、忠义军民安抚司、金峒安抚司、大旺安抚司、木栅安抚司。此外,还有忠建军民都元帅府、容美总管府、唐崖千户所。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年)改柔远州曰散毛峒。至元三十一年( 1294 年)升为散毛府。至正年间改散毛府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又于施州东南蛮地置沿边溪峒招讨司。 至正二年( 1342 年)改沿边溪峒招讨司为施南道宣慰使司;又于施州东南蛮地置叉把安抚司、隆奉宣抚司。又于宋西高州地置大奴管勾等峒长官司、石溪峒长官司。至正十一年 1351 年)改大奴管勾等峒长官司为忠孝军民府;至正十五年( 1355 年)忠孝军民府改为忠孝军民安抚司、石溪峒 长官司为高罗寨长官司(后升为高罗寨宣抚司) ;又于施州南境蛮地置龙潭安抚司、木册安抚司。唐崖长官司寻改为唐 崖军民千户所。至正十五年( 1355 年)于宋保顺州置忠建军民都元帅府。 元末明玉珍据有其地,改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施南道宣慰使司为施南道宣抚司,并置东乡五路宣抚司、忠路宣抚司。不久,改忠孝军民安抚司为忠孝宣抚司、高罗宣抚司为高罗安抚司、龙潭安抚司为龙潭长官司。又于南境大旺地置大旺宣抚司。后改木册安抚司为木册长官司、唐崖军民千户所为唐崖宣抚司、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使司为镇南宣抚司、湖南镇边宣慰使司为沿边溪峒宣抚司。 元代土司设立,为明清两代土司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洪武四年( 1371 年),改施州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领大田军民千户所,辖 31 个土司(一说 35 个。其中长官司多 6 个)。计宣抚司 4 个(施南、散毛、忠建、容美) ;安抚司 个(东乡、 忠路、忠孝、金洞、中洞、龙潭、大旺、高罗);长官司 11 个(唐崖、镇南、盘顺、椒山玛瑙、五峰石宝、 石梁下洞、水浕源通塔坪、摇把洞、上爱茶、下爱茶、西关 洞);蛮夷长官司 5 个(东流,腊壁、隆奉、镇远、西平) 。 此外,在今长阳县清江北岸设有玉江、 麻栗、施都等长官司。 这些土司都未上报封建中央王朝,因而不见于史志记载。 明洪武四年( 1371 年)复以施南宣抚司为宣慰司,旋为蛮所据,遂废。改东乡五路宣抚司为长官司、忠路宣抚司为安 抚司、忠孝宣抚司为长官司 (后为安抚司) 。六年( 1373 年)升忠建长官司为宣抚司、东乡五路长官司为安抚司。废高罗安抚司。七年( 1374 年)改唐崖宣抚司为长官司,寻废。 八年( 1375 年)于南境置东流安抚司,寻废。复改镇南宣 抚司为长官司、龙潭长官司为安抚司。十四年( 1381 年) 平忠建宣抚司。十六年( 1383 年)复置施南宣慰司。二十三年( 1390 年)讨定施南金峒叛蛮。以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之大水田地置大田军民千户所,废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废忠路、忠孝、龙潭三安抚司,复废镇南长官司。二十七年 1394 年)又废施南宣慰司,改忠建宣抚司为安抚司,寻废。 永乐二年( 1404 年),复置施南、散毛二长官司,属大田军 民千户所。四年( 1406 年)升施南散、毛二长官司为二宣抚司,属施州卫。复置龙潭安抚司属散毛宣抚司、忠建宣抚司属施州卫。复于沿边溪峒长官司地改置忠峒安抚司、高罗安抚司并属忠建宣抚司。复置木册、唐崖二长官司,木册属 高罗安抚司, 唐崖直隶施州卫。 五年(1407 年)复置忠路、忠孝二安抚司, 复升金峒长官司为安抚司, 均属施南宣抚司。改大旺宣抚司为安抚司,

文档评论(0)

156****68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