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应变考核及模型桩制作若干问题探讨.pdf

关于低应变考核及模型桩制作若干问题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模型桩设计制作及低应变考核 若干问题探讨 低应变检测技术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 渐趋成熟。 目前用来普查混凝土桩身 结构完整性并结合静载试验进一步评估桩基工程整体承载力水平是较为可靠的、 也是适宜的一种方法。鉴于这种方法对技术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 求,因此,为了切实提高检测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加强对模型桩的演练或考核无 疑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如何对模型桩进行设计制作却大多被人们所忽略。 目前,模型桩基地可谓鱼龙混杂, 尤其是部分官方基地, 在某些粗知大叶的主管 人员的干预下,兴之所至,缺陷位置、大小等随意设置,让应考者不知所措,造 成了很坏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 作者在这里提出探讨意见, 错漏之处请专家批 评指正。下文中把低应变反射波法直接省略为低应变法我想不会带来歧义。 一、关于模型桩设计制作 (一)材质 . 根据现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规定低应变方法适用于 检测混凝土材料构筑的桩基结构完整性, 因此,我们认为用聚氯乙烯等其它材料 作为 “模拟桩”是不妥当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维线弹性杆件的基本要求不满 足,而是因为两类材质(刚度、连续性等)存在较大差异,会导致对缺陷程度的 判断(结构完整性分类)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说,在混凝土桩上某处存在多次反 射,桩底是很难看清的, 而且根据经验这时的反射界面的有效截面大多低于 60%, 相反,笔者通过试验,聚氯乙烯“桩” (L=1m ,D=50mm ,在 0.6m 处锯开缺口) 若缺陷处的有效截面略低于 60%,则仍可看清底反;若有效截面大于 60%,则 该处依然会出现多次反射。这显然与对相同状况下的混凝土桩的判断不相符合。 所以把在非混凝土桩上积累的经验移植到混凝土桩上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鉴 于此,我们认为模型桩应该采用混凝土材料来制作比较合理。 (二)桩型 常见的混凝土桩, 有灌注桩、 预制桩和预应力管桩, 这些桩在我省均被大量 的采用,只是因各地区岩土特性、 设计人员偏好以及施工机具的限制等而各有侧 重。诚然,作为模型桩,这三种桩型都应该具备,且长径比应控制在( 5,50), 规格与工程桩相当。 (三)缺陷设置 根据桩型特点,可分别设置不同性质和类别的缺陷,如缩颈、离析、扩颈、 裂缝、断裂等。一根桩中,最好不超过两个,如其中有一个扩颈或断裂,则应把 它放在最下边, 因为它们都能阻止大部分应力波透射, 若下面再设缺陷则很难被 发现,显得毫无意义。 1、缺陷(或第一个缺陷)位置不可在检测面以下 5 倍桩径(盲区)以内,因为 在该区域内, 根据戴维南定理, 平面波假定不成立, 理论上不能判定缺陷的性质 和位置( λ≥L 一维波动理论不成立) 。 2、第二个缺陷和第一个缺陷之间的距离不应与第一个缺陷深度相同,否则两个 反射子波叠加会产生抵消或增强现象, 造成误判。 比如两个缺陷均为缩颈 (程度 相当),第二个缩颈反射子波就会被误认为是第一个缺陷的二次反射,如果第一 缺陷本应属 II 类,那么就会被当做 III 类或 IV 类来处理;如第一缺陷为缩颈, 第二缺陷为扩颈, 那么扩颈的反射子波将被缩颈的二次反射抵消, 这有可能将 III 类或 IV 类桩误判为 II 类;如第一缺陷为扩颈(程度稍轻) ,第二缺陷为缩颈, 则缩颈缺陷将被漏判,因为扩颈的二次反射与缩颈反射同相。 3、

文档评论(0)

171****9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