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甲骨文( Oracle ) —埃利森极富争议
拉里 -埃利森名字的前缀很多 ,硅谷坏孩子、本色英雄、疯狂男人、花花公子、世界著
名的帆船赛手、狂热的体育爱好者、冷酷无情的商人、营销天才、前卫思想家 ?? 当我们想
用几个词来描述埃利森的时候, 突然发现, 那似乎难于登天。 我们只能说, 埃利森极富争议。
弗洛伊德认为, 幼年时受到的伤害或得到的深刻印象,格。这一性格形成理论用在埃利森身上,似乎一点都不为过。
会在日后明显地影响一个人的性
1994 年 8 月 17 日,一个未婚女孩在纽约生下了一个男婴。 那个时候, 这种事并不少见,
因此埃利森的出生算不得特别悲惨。 不过他的命并不好, 出生时感染了肺炎, 他的母亲和外
婆或许就因为这个原因, 把他送到了芝加哥, 他外婆的妹妹和妹夫那里 (曾经有一本埃利森的传记把他们的身份写成舅舅和舅母。我想,即使在美国,辈份也不应该这么乱,只是埃利
森并没有自己动笔的兆头,所以我们姑且存疑)。一直到埃利森成立了甲骨文公司,到养父养母去世,他才得以与母亲团聚。
据说埃利森的养父是个疏远和冷漠的父亲, 而养母则慈爱、 负责。很显然,在他的眼里,养父傲慢专横, 甚至断言埃利森 “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虽然我们不清楚这句话是埃利森几岁时听到的,但显然,这句话对他刺激颇深。
埃利森常常描述他生长的地方是多么艰苦, 总是发生很多罪案。 从 “穷小子到富翁 ”的故事显然精彩纷呈,更能吸引人。可惜的是,埃利森不是穷小子,那个地方也不是什么高犯罪
率的地方。 实际上, 他童年生活的芝加哥南部地区是一个非常平静、 处于中产阶级下层的犹太移民聚居地。 贫穷和混乱显然是埃利森的幻想, 而这种幻想能力, 将未来和现实混为一谈的思维,对他的成功大有裨益
埃利森曾就读于南安中学, 15 岁时交了一个女朋友。可惜这对情侣被女孩子的父母棒
打鸳鸯。后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对埃利森性格形成的解读: “没有什么比鲁茨基(那个女孩) 更能激励埃利森。 因为所有他的不成功、 她的拒绝以及她父母对他的反感都成了他心
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
1962 年,埃利森从中学毕业,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物理学(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生物
学,这成了他日后投资生物技术的一个动因)。两年后,因为养母的去世,他辍学离开,而《商业周刊》认为辍学是因为他成绩不及格。不过,埃利森的大学生涯并未结束,过了一个夏天,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还同时在西北大学求学。不知该可惜还是可喜的是,尽管历经
三所大学,埃利森没有拿到一个大学文凭,与他一生的敌人 — 比尔 -盖茨一样。
1966 年埃利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利,准备就读研究生,同时顺便打打工。他
学习的是编程。在换了据说十几份工作之后, 1973 年,埃利森进入阿姆达尔公司,这家公
司当时是 IBM 的一个竞争者,后来公司与富士通合作,埃利森得以前往日本,以致深受日
本文化影响, 至于影响程度多大, 看看他那所价值 4000 万美金的日本 16 世纪皇宫式豪宅就
可见一斑了。
埃利森在阿姆达尔没能待上几年, 便跑到硅谷碰运气, 并在安培克斯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这是影响他一生的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鲍勃 -迈纳。知道甲骨文的人想必也知道,这家
公司的另一个创始人就是鲍勃。 安培克斯带给埃利森的大概就止于此, 不久后, 他辗转到了
奥梅克斯公司( Omex )。 1977 年,这家公司正好有一个招标项目,要找人编制管理最新存
储设备的软件。 埃利森说服鲍勃和另一名在安培克斯认识的伙伴, 三人建立了一家软件开发
咨询公司,投标拿下了项目。这家最初叫软件开发实验室的公司,成了日后甲骨文的前身。
后来,埃利森为自己的公司改名为 “Oracle,”意思是古希腊传说中来自神的预言。这是谁的主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埃利森来说, Oracle 代表的不是预言,而是现实。
当然,成就甲骨文的自然不是这个项目,而是一直被业界人士宣称的 IBM 那个价值上千亿美元的错误 —关系数据库。 甲骨文第一个吃下了这只螃蟹, 至于原委及中间过程, 我们已不必赘述。因为每一篇关于甲骨文传奇故事的报道,都少不了对它的描述。
几个月后,埃利森就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甲骨文 1.0,这只不过是个玩具,除了能完成简单关系查询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他们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甲骨文有用, 维持公司运转主要靠承接一些数据库管理项目和做顾问咨询工作。直到 1986 年,甲骨文推出了 5.0 版本,才算得上是开发成功的基本可靠的运转系统。
不过从这一点可以看到, 埃利森追求最先进的技术, 有着时刻追求发展的决心。 他从没有放弃创造出新的完美的技术。 对于技术的追求,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新软件的诞生。 尽管某
项技术面市时并不成熟甚至完全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