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承接】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将灵敏电流计的两极连接到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然后给予刺激。 【注意】灵敏电流计发生了几次偏转?向哪个方向偏转? 【提问】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b.基本特性: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出。C.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 【承接】那么如何来验证我们刚才推导出来的结论呢? * 神经冲动是怎么产生的? * 【讲述】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极化状态。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 【分析】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极化。 【提问】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观看动画。 * 版图 电位 细胞膜 * 【承接】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 如果作用后不分解会怎样 * 关于反射需要一个动画 * 在讲反射的同时,复习前面的神经冲动在不同部位的传导。 * 这是我们人类特有的哦! * 【引入】表格数据让学生分析人体体温变化特点。 【承接】人体又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 【承接】当环境寒冷时,人体会做出这样的反应,那具体涉及哪些调节过程呢? * 【提问】皮肤在这里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两者都是) 【小结】低温环境中: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承接】那么环境温度低时会怎样呢? * 【承接】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调节过程呢?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下。 * 【小结】高温环境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承接】那人体散热方式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看书总结 * 【承接】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人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会怎样? * 下丘脑在间脑(脑干) 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C A 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D 4.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 D 5、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白洛嘉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韦尼克区) D 6、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B 成员 上午 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 37.1 ℃ 37.1 ℃ 37.4 ℃ 37.5 ℃ 37.3 ℃ 37.1 ℃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1.不同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 人体又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体温的调节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寒冷: 鸡皮疙瘩 体温的调节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 刺激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 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传出神经 体温的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