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林秀梅 徐光瑞 李瑾文 [摘要]在构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2003年和 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 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规模产出、政策环 境、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支持环境四个方面,且产出水平对竞争力的影响程 度最大,技术创新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有所上升;高技术产业地区发展不平 衡,集团特征明显,影响各个集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也不平衡。 [关键词]竞争力;高技术产业;因子分析 一、引言 竞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开始, 竞争的思想就一直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随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传统比较 优势理论的补充,以及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对国际竞争的诠释,竞争力的 研究逐渐走进了主流经济学家研究的视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最终将 产业层面的竞争力研究摆在了经济学家的面前,在国际竞争中获取国家竞争优 势的思想也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有了明确的方向。产业作为联系国家和企业 的纽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企业是产业竞争的实体,同时,企业规模经济的 获得要依靠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则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 保障。因此,许多国家都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方向和目 标,以推动本国在国际上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从而带动其经济发展,增强在 国际上的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作为当今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是当代工业化过程的必要一环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带动产业结 构升级、促进各产业发展,从而获取国家竞争优势作用重大。因此,研究高技 术产业竞争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做了研究,美国竞争力委员 会会长Daniel F.Burton、Maria Papadakis、Benoit Godint、Derek Braddom 和Keith Hartley分别从政策的制定、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框架的建立等方 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而穆荣平、王建刚和于英川、秦臻和秦永和结合我 国高技术产业,分别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竞争力指标的因果关系等方面对 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的研究有的只讲理 论,有的评价指标难以获得,有的缺乏区域比较。 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合理并可获得的指标 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众多指标中提炼出四个主因子,并利用因子得分 对各省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分析竞争力差异及产生的 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1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竞争 力的两大理论基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不同之处在于,比较优势涉及的是 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体现的是同一产业的关系。比较优势理论论 证了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产业分工的合理性,竞争优势理论则证实了不同国家或 地区间产业替代的必然性。本文根据竞争力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特点,从显性 竞争力和隐性竞争力两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显性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 一定竞争环境下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体现的是一种外在的现实竞争力,如产业 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等;隐性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将其具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 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潜在竞争力,如产业的发展环境、 创新能力等。本文选取了体现这两方面的15项指标,建立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既考虑了指标的科学性、可比性、多目 标性,也考虑了指标的可获得性。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依据指标体系,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 (2004、2008)、《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科技 部网站,获得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年和2007年的 数据(数据略),并经过加工整理。 本文采用的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是从相关的多指 标中提取少数公共因子,用公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