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二则 利过则为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 《晏子春秋》(二则)利过则为败 教学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张丰华 教 学 目 标 1、读诵《利过则为败》一则。 2、理解文意,感情生活,休养身心。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所获取的利益超过了应得之限就会败亡。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入 境 生 趣 导入:历史上有些身居高位的人,不思为民造福,只想聚敛钱财,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身败名裂。 【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足欲则亡》的案例…… 教师讲述,营造学生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 选文 , 自学 生疑 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子尾曰:“富者,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 晏子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慢,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自由读 点名读 集体读 理解 文意 , 学习 释疑 庆氏逃亡后,齐国的大臣们瓜分他的封邑,把邶殿一带分给晏子,那里有六十个边邑。晏子不要。子尾说:“富有是人人都想要的,为什么偏偏您不要?”晏子说:“庆氏的城邑很多,满足了他的欲望,所以逃亡。我的城邑不能满足欲望,把邶殿加上,就满足了;欲望满足了,离逃亡就没有几天了。逃亡在外,一个城邑也不能主宰。我不要邶殿,不是讨厌富有,是怕失掉富有。富有就像布帛一样有一定的宽度,给它规定宽度,使它不能改变。都想生活丰厚,器用便利,因此就要端正品德加以节制,让财富不要匮乏,也不要过头,这就叫限制私利。私利过了头就会坏事,我不敢贪多,就是所说的限制自己。” 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 灵犀一点 , 师生 交流 钱,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东西,但钱多了就一定是好事吗?有钱就一定幸福吗?还有,获得钱的渠道有很多,你认为应该怎样获得钱才是正确的? 请联系现实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互动学习,心得交流。 直面人生 , 共同 探讨 假如你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巨奖,你将怎样设计自己今后的生活? 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 引导 实践 , 修养 身心 谈一谈学习本节课后有什么人生心得? 晏子说:“庆氏所以逃亡了,因为他的城邑多得已经很满足他的欲望了。庆氏之邑足欲,故亡。” 这是众所周知的,刚刚发生的,血淋淋的,谈虎色变的事实。然后说:“我的城邑不能满足欲望,但是加上邶殿,就满足欲望了。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 那会怎样呢?“当我也满足了欲望的时候,恐怕跟庆封一样,离逃亡就不远了。足欲,亡无日矣。” 结果会怎样,不说也知道:“逃亡在外边连一个城邑都不能主宰了。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 实话实说,谁能不懂?于是他拒封的理由顺理成章地推出来,一个并不脱离群众的理由:“所以说我不接受邶殿,不是不喜欢富,而是更害怕失去富。非恶富也,恐失富也。”这个理由够震撼,那个年代的贵族们,谁不怕一夜失富的噩梦成真呢?怎样才能避免噩梦成真?怕失富者此刻最想听的就是这个独门秘诀了。晏婴因势利导,但不是什么独门秘诀,还是以天下公理做依据。这个公理是:“无论什么东西都得有个限度。如同布帛都有一定宽度,给它规定好幅度,让它不能改变,才能成其为可丈可量可裁可剪的布帛。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既然无法否认,那就可以推论开来:“富有也是应该有限度的”。这话很对,但听者未免心里有点不爽。晏婴懂心理学,于是就说:“当然,百姓总是想生活更富饶,器用更丰厚。夫民生厚而用利,”希望富有更富有,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这话正中下怀,听者又很高兴地再听下去。晏婴切入主题:“但是怎样才能保持富有而不改变?” 一个转折的疑问,再次令听者凝神屏气竖起耳朵,听晏子一气呵成:“那就要正德行,对富有加以限制,让它不要不够,也不要过分,这叫做限制私利,得到的私利过了头就会败坏。所以我不敢贪多,就是所谓限制私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实践与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