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衔接班教学小结.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物理衔接班教学小结 教: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拟定的,初中时初步接触和了解物理概念的建立。比如,长度、速度的定义和测量、工具的制作、误差的处理原则、了解公式是怎么回事等等。很多学生常说:这么多公式,难记。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们知道物理公式不过是西方人用以表达某种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一句话,因嫌字数太多,就用简写,就像KFC CIA CCTV ,是一回事。 比如:速度公式就是速度的定义------Velocity is relate to the ratio of the distance and the time it takes 简写为 :V=d/t 如果同学们明白并习惯这一点,就根本不用专门去背公式。 可因为中国的国情(一个物理教师要带120个学生)以及升学竞争的压力等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去学习和思考这些,而是急功近利地选择了题海战术,说白了就是大量地背下各种题目的解法,考试时还原在答题卡上,一旦出现没有见过的题就容易傻眼。在初中阶段也许还能勉强应付得过来,一到高中,难度加大,感性的东西越来越少,理性抽象的东西越来越多,几乎完全是数理逻辑。结果要么是极不适应,成绩总上不去,要么就干脆放弃理科。 根据这个教学现象,我这几年一直在尝试着真正去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的主旨,把很大的精力用在让学生领悟物理本质上。告诉他们上述的观点,以使他们有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决不能将各种定律、定义当做神圣不可置疑的经典。比如“质量守恒定律”其实是不对的,质量是随着物体运动的改变而改变的,只不过在我们的宏观低速的世界里,这种变化极其微小,不易察觉,且并不影响我的生活(比如交易的公平),所以我们将这种变化忽略不计,于是称之为“质量守恒”。这样的例子在物理学中比比皆是。可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被告知。可我也发现很多孩子其实都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在得不到答案时,他们从内心里其实怀疑的,是抵触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厌学。而且这也会阻断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之路,各位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无需我冗言这其中的道理。 当然我也经常遇到家长说: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考试是看成绩,要分数的。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如果孩子们真弄懂了上述问题,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是小儿科。我的学生中有一些按这种方法去学习的,他们的物理成绩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而且用的时间很少。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我在教学中都是用实验开头,再讲理论。虽然会占用很多的时间,题目做的少了一些,但我相信实验对孩子们的物理学习一定有较大的帮助。而且绝大部分实验我都刻意不用标准的制式设备,而是就地取材用生活用品,一来提高兴趣,二来使同学们认识到物理不是象牙塔中的圣物,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学: 同学们在15天的学习中都表现出了对物理学的兴趣。根据观察,他们分为三类 一:对物理实验有兴趣,也对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能接受,只是刚开始接触,多少有些不习惯,假以时日就能解决。 二:实用主义者,只要能取得好成绩,怎么做都行,无所谓喜不喜欢。 三:对动手的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但对建立数学模型几乎无法接受。 所有的同学在课堂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个人素质:对老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求,在很多孩子去玩耍的假期,他们还能安静地坐在课堂听课,而且没有一个同学上课时睡觉或玩手机。这真的我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 建议: 如果各位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上课不要做笔记,我指的是工工整整地抄老师的板书。一定要跟上老师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二:每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难题,不要急着要答案,应多用点时间去思考。哪怕是几小时、几天,甚至是十几天。 三:电子游戏断断不能碰,那是比毒品还毒的东西。 四:科普书籍应在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看,不然会有误导作用。 五:尽可能带孩子社会实践,到工厂、农田、工地去参观、学习,最好能动手试一试。 这个班是谭老师热心快肠组织起来的,基本都是华师子弟,本人也是华师子弟,华师是我的母校,跟他们在一起,我感觉很亲切。承蒙各位的信任,让我有这个教学的机会,倍感荣幸。在各位老师们面前提出我个人对教学的一孔之见实在是班门弄斧,望指正。谢谢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