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对1927~1937年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pdf

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对1927~1937年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对 1927~1937 年南京政府经济建设 的经济史分析 提要 本文从化角度提出,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有两个:对化的激励机制和保 证参与群体的公平受益。并根据对1927~1937年的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 对此理论进行性论证。 关键词 经济现代化 制度条件 工业化 南京政府 一、经济现代化的理论 1.经济现代化的“工业化”情结 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不同。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强 大、军事、经济压力之下被迫卷入“现代化”的。这种被动性也被称为外生刺 激型现代化①。这种外生性质,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始终陷在东西方的矛盾冲突 之中。为了绕过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等等的冲突,在实践中,现代化的主流 思想被修正为“工业化”(强调技术的进步),将争议最小的工业化进程作为现 代化的主要指标。清末民国以来,出于对抵抗外侮的需要,中国的现代化似乎 有一种“工业化”情结。这种情结不但指导着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而且一直指 导着建国后的主义建设政策。 现代化确实要实现工业化,但工业化是否即现代化本身呢?如现代化史学家 虞和平先生就赞同此观点,认为“工业化才是现代化的本身内容”②。是否如 此呢?这需要考虑两个:第一,工业化是从哪里来的?工业化的产生和都是在它 的载体——一个形成于西欧的以私有制、市场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环境中的。而 现代经济是一个独立的不同于中国传统经济的崭新的经济系统,本身与建立在 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经济难以融合;第二,怎样实现工业化?既然载体是外来 的新的经济系统,那么没有环境的变革,工业化难以实现,面对传统的经济制 度,只能是“改革”式或“革命”式的强制性推进。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强 制性的变迁所要面对的是庞大落后的中国农业经济,在经济转轨中,由于新形 成的现代经济的急迫和强势,免不了将不能参与崭新的经济系统的大量的人和 其他生产元素抛弃在外,形成经济的二元结构。由此可见,这种过分强调“工 业化”的现代化认识,重描述而忽视内在制度的做法,往往使传统的经济被强 制推动的工业化下的城市现代经济所抛弃。中国对现代化的诉求变成了对工业 化(化)的诉求,而结果则是挥之不去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也是今天的“三农问 题”的症结之所在。 2.走出“工业化”的现代化理论 西方学者一般是在西方历史进程上考察现代化,在他们看来工业化好像一 种演化的必然物,不会面对我们所面对的如此剧烈的“传统一现代”矛盾。但 他们也发现现代化并非“工业化”那么简单。以库兹涅茨等为代表的西方经济 学家在论述现代经济的时候,就认为虽然经济现代化的主体是工业化与城市 化,但如何使经济持续增长则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③。但是如何保证经济的长 期增长呢?我们建国后计划经济下“工业化的现代化”政策就碰到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我们在尝试了三十年计划经济之后又重新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的转变则是对“工业化即现代化”范式的检讨。我们发现,原来工业化需 要一个内在动力。这个动力来自哪里呢?吴承明先生根据希克斯“世界经济发展 趋势是命令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理论,结合中国经济现实,认为中国的 现代化即市场经济的建成④。这就是在生产关系层面上为二正业化找到了可持 续发展的起点,将现代化从“工业化”的描述性定义中向前推进一步,从经济 制度上揭示了工业化的先因。因为,从世界经济史来看,工业化从开始就与市 场经济相伴发展。直到今天,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仍然是市场经济国家。从 “市场”这样一个具体制度阐述现代化是很好的理论创新,那就是使得传统经 济当中的市场因素可以在现代工业化当中发挥作用,从而使传统经济与现代经 济从理论对立走向融合。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工业化成为传统市场支撑工业 化的最好例证。 但是,非市场的工业化算不算现代化呢?这就涉及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标 志——现代科学技术的问题了。在市场经济当中,技术也是作为产品出现的。 市场的导向让技术在迅速进步的同时迅速变为经济绩效。抛却市场,假如我们 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和资本,我们也可以建成一个“工业化”,一点也不需要什 么市场。但是如果科学技术和资本消耗完毕,这个凭空的工业化就失去了继续 发展的活力和基础。世界上曾经出现的大多数非市场工业化都是依靠外部的科 学技术和内部从农业部门过度积累的资本实现的。这种工业化,对一个国家而 言,在某个民族危机的时期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御外部威胁的作用,但长期而 言,一是难以持续,二是实际上从经济上割裂了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