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最新教育文档.pdf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最新教育文档.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 基本在课堂上完成的,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的一生追求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切教 学活动都必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促进 学生的学习生成和发展很有意义 . “如何改变学生对化学学习激 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现状”是我们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 学中应该思考并在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际,就注重课堂设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等多种手段, 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作了一定的探究 . 一、注重课堂优化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 不仅定义的句 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 因此在 讲解过程中, 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 效果就大不一 样了 . 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 为 100 g ;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 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 . 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 的定义,缺一不可 . 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平 时老师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 很多同学不能适应 . 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 个概念的实质 . 以前是老师讲授, 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 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在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学思路, 设计了如下教 学过程: (1) 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 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2) 相同溶质在不同溶 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锰酸钾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 相同; (3) 什么是饱和溶液?教师接着解释:我们把一种物质在 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通过实验验 证,在相同条件下 ( 温度相同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 解性是各不相同的, 但溶解性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的 大小,要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就要用到溶解度,在讲溶 解度之前,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若在家里,你如何来比较 白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学生讨论后提出了一些方案: 取大小相同的两玻璃杯, 放入 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盐,充分搅拌,使其充 分溶解,再比较两杯中剩余固体的多少,剩余多的溶解能力差, 剩余少的溶解能力强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 有 的同学提出质疑, 假设你加入的两种固体都全部溶于水了, 没有 剩余固体出现,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想到,所加的固 体,一定要保证其中一个至少达到饱和, 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另一 种方法:先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 ( 多称点 ) ,在温度相同,水 的质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分别把两种物质加入,边加边搅拌,直 到不溶解为止,都

文档评论(0)

wcs5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