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管理的核心思想,其本源仍在先秦时期的
思想家,而以后历朝历代的大儒虽对儒学理论
的发展也有多方面的贡献,但从治国的角度,
则多是以打上时代烙印的治国策略为多。所以
全面总结儒学管理思想的精要实际主要体现在
如下几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思维
令儒家管理具有很理性的思维模式,即管理能力
的培育应从小到大,管理能力的鉴别也应以小
见大。所以儒家讲治天下先要治己,即修身、
齐家,而后能治国、平天下。毫无疑问,这
思想是极富辨证性的。
令《大学》(曾参)是儒家经典,出自《礼记》
它所讲到的管理思想就强调修身与治国之间的
关系,其开篇第一章就讲:“古之欲明德于天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令这里就是讲修身是治国之要,而修身的
根本则是诚意。
令《大学》第七章又具体阐释诚意:“所
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
必慎其独也。”这就是说,人不诚者,
为人所不耻,难以近众,则管理也就无
从谈起。
师傅收徒弟的故事。
以小见去:大学)进,步阐释修身与治同之
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
机如此
《大学》还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修身与治国的关
系:认为君子有了光明的德行,才有百姓跟随
你,有了百姓的支持,才会拥有国家
令所以儒家学说认为管理的根本是个人的品德和
素质。而高尚的品德和好的素质就有凝聚力,
就如同众星捧月,这是最普通的道理。
令沿此管理的思维模式,古人在用人荐人方面尤
其重孝。汉王朝就曾提“以孝治天下”
二、仁为核心的管理原理
儒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仁,故不论孔
子,还是孟子,他们就管理而论首先强
调的就是仁。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
《周易》讲:“与天地相似,故不
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无
私覆,地无私载”,故天地的精神乃是
“大公无私”;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
故天地的精神为“仁”。
孟子对仁治的道理则有更具体的解释。
令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辞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
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
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
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令三“政者,正也”的管理示范
儒家治国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论语·颜渊篇》讲道:季康子问政与孔子。孔
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这里就是讲为政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身正气,而后其管理才会有勇气、有号召力。
俗话说:“邪不胜正”
孟子对正也有独到的论述,他说:“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
左?”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
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讲
③四、中庸之道的管理方法
中庸也是儒学中重要的管理思想,他最早被孔
子提出,后被孔子的孙子子思系统化,再后来
历代大儒也都论及中庸
子思是孔门中很有影响的学者。《史记·孔子世
家》云:“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
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子思),年六十二,尝
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南宋朱熹曾为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
注,故此又称《四书》。
令中庸,朱熹《四书》注曰:“不偏不倚,无过
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云:“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总之,中就是不偏不倚,做任何事情都应把
握度,恰到好处才好,如果做得“过分”或者
不及”,都不会达到目的。相反,偏激是导
致事物失败或走向反面的重要因素。“物极必
反”、“否极泰来”皆言此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