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对话式教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话式教学 在西方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代,即苏格拉底的方法,又称作“产婆术”。 所谓 苏格拉底方法 ,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后来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及其所创立的逍遥学派又 称亚里士多德学派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教学方式。公元前 335 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吕克昂建立了一所学院,该处有一小树林和许多可供散步的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喜欢在这林荫道上和 学生散步、讲课和讨论学问,所以被称为逍遥学派。而中国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最早见于孔子。比如《论语》就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间言行的书,在《论语》中的很多章节都记录孔子运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比如我们高中所学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就是一次典型的对话式教学。然而后来我们都知道欧洲进入到了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代。而中国则进入到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强调是对权威的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当然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所以这种基于师生平等的对话式教学还没有走向成熟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到了近现代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则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巴赫金认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 ”所谓对话,是指一种民主平等的、坦率真诚的、主客体之间互 为主体的言语交流活动,对话的各方相对独立,各自保持彼此的自尊。 换言之,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本的言语、情 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它从一开始就与民主、平等、坦诚、倾听等相伴而生。而将对话式教学完善成一种成熟的教学理论的则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 弗莱雷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 ,他是“近半个世纪之内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 ,是 “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上‘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 。1994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主办的国际刊物《教育展望》以四期特刊的形式,介绍了从孔子、亚里斯多德到当代的 100 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弗莱雷是其中四位在世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活着时就成为传奇”的人物。由于他开发的扫盲工作使他最初作为成人 教育家闻名于世,他的关于批判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来自扫盲工作。最后,他的批判的研究路径大大地越出了成人教育领域。他专注于教育在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在扫盲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特别是在经历了动荡复杂的流亡生活之后,看到了 社会的种种不公与不平等而表现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 从而寄希望于教育改变这种现状。 1 综观弗莱雷一生的教育思想,无不是围绕“教育即解放”来拓展、延伸。弗莱雷通过分析发现了压迫者正是通过现实的教育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具体化,并通过以下种种态度和做法 (它们整体上反映了压迫社会的面貌)贯彻执行压迫意识,维系强化统治结构: ( 1)教师教,学生被教;(2 )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 (3)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 (4)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5)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 (6)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 ( 7)教师做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 ( 8)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人征求其意见)适应学习内容; (9)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面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 (10)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这便是压迫者设计和利用的教育,它弗莱雷将这种教育形象化地称之为“灌输式”教育。 教育教育走向解放的最终落脚点。弗莱雷指出,教育应该具有对话性。对话,不仅仅是 交流、谈话。它的精髓在于它的构成要素:反思与行动( reflection and action )。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如果牺牲了一方——即使是部分地牺牲——另一方面马上就受到损害。反思被剥 离了行动,对话只会是空话( verbalism )、“废话”;行动被剥离了反思,对话只会是行动主义( activism )。在这两种情况下,对话都不可能实现,教育也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解放。 大家知道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拐点之中,社会逐渐走向分化,在这我就不多讲了,因 为大家都上严老师的课了,闫守轩老师讲的比我要深刻。闫老师思想虽然有些偏左,而且解 决当代教育问题的方案有些简单粗暴,但还是切中了中国教育问题的要害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从了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 教育价值取向,这三种教育价值观融合而成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独白式的,即承认并维护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否认并剥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