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3. 酯的生成 (三) 还原反应 (四) 脱羧反应 (五) α- 氢原子的反应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羟基被其它基团取代的化合物 羧酸衍生物 反应的净结果是L基团被取代,故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1.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2. 羧酸衍生物反应活性: 第一步——取决于羰基碳原子的亲电性。 羰基碳原子连有吸电子基团,使反应活性↑; 羰基碳原子连有的基团体积↑,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 攻,也不利于四面体结构的形成。 反之,反应活性↓。 第二步——取决于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 离去基团的碱性越强,越不易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 顺序为: 综上所述,羧酸衍生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 (1) 水解 (2) 醇解 酰卤、酸酐与醇或酚作用,生成相应的酯。如: 酯与醇作用,仍生成酯,故又称为酯交换反应。该反 应可用于从低沸点酯制备高沸点酯。如: (3) 氨解 酰卤、酸酐和酯均可与氨或胺作用,生成相应的酰胺。 如: 凡有酯参与的缩合反应统称酯缩合反应。 两分子酯在碱作用下失去一分子醇形成?-羰基酯。 3. 酯缩合反应 (1) 酯缩合 (2)交叉酯缩合 两种不同的酯,其中一个不含?-H。 建立五、六元脂环系 (3)分子内酯缩合 4. 还原反应 (1) LiAlH4还原 四种羧酸衍生物均可被LiAlH4还原,其还原产物 除酰胺还原得到相应的胺外,酰卤、酸酐和酯还原均得到相应的伯醇。如: * *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本章重点】 1. 羧酸的酸性及诱导效应。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加成 – 消去反应历程。 一、 羧基的结构 羧酸可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COOH)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其通式为RCOOH。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 羧酸的酸性比水、醇强,甚至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强。 (一) 羧酸的酸性 —羧基氢的反应 二、羧酸的化学性质 (二)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1.诱导效应的影响 吸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使酸性↑,其相对强度: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序数依次↑,电负性依次↓。故: 如: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 如: 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不饱和性↑,吸电子能力↑。 如: 2. 诱导效应的特点: A. 具有加和性 B. 诱导效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诱导效应 强度↓。 3.邻位效应 邻位取代的苯甲酸, (取代基是吸电子基或给电子基), 均使 酸性增强。 —羧羟基的取代反应 1. 形成酰卤 PCl3、PCl5 ,亚硫酰氯(二氯亚砜) SOCl2 该法的副产物均为气体,有利于分离,且产率较高。 2. 酸酐的生成 除HCOOH外,羧酸与脱水剂[P2O5或(CH3CO)2O]共 热,两分子羧酸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酸酐。 羧酸的分子间脱水只适用于制备简单酸酐。 混合酸酐可用酰卤与羧酸盐一起共热的方法来制备。 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热即可生成五元环或六元环的酸 酐。如: 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作用,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酯的反 应,称为酯化反应。 A. 反应机理: B. 脱水方式 酯化时,羧酸和醇之间脱水可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与羧酸和醇的结构及反应条件 有关。经同位素标记醇的办法证实: 伯醇和仲醇与羧酸的酯化是按酰氧键断裂进行的。 叔醇与羧酸的酯化是按烷氧键断裂进行的。 (4) 酰胺的生成 羧酸与NH3或RNH2、R2NH作用,生成铵盐,然后加 热脱水生成酰胺。如: 羧酸不易被还原。但在强还原剂LiAlH4作用下,羧基 可被还原成羟基,生成相应的1°ROH 该法不仅产率高,而且不影响C=C和C≡C的存在,可用 于不饱和酸的还原。 羧酸或其盐脱去羧基(失去CO2)的反应,称为脱羧反 应。饱和一元羧酸在加热下较难脱羧,但低级羧酸的金属 盐在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