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提问的效益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提问的效益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提问 效益型    内容提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中学语文教学提问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效益性从语文提问效益不高的三种现象分析说起,提出语文提问效益提高的两个要求和四个注意点。   最早掀起课堂提问实证研究的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调查中发现:美国中小学教师所提问题几乎都是封闭性的,教师不善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近期另一项英美学者的调查被进一步证实提问的低效:提问的每5个问题中有3个需回忆知识点,有1个用于课堂监控,只有1个要求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009年3月,北师大首届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通报国外课堂提问研究开展30年的情况。30年的努力,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在国外已步入成熟阶段,研究范畴包括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30年的研究使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有效课堂提问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学者构建的研究体系还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研究提供基础,使大家认识到提问不应囿于技术上的有效,还应追求先进教育理念上的有效、设计上的有效、语言上的有效、对整体课堂效果提升的有效等等。可以说,这项研究使教师的行动研究更加具体,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但在我国像课堂提问研究这种来自第一线的研究课题,虽随着校本研究在中小学的普及、参加人数和课题数量有了很大增加,但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系统性特别是得到教育专家重视的程度等方面都远不如人意--报项目难以上档次,发论文不如一些宏观的理论研究易上核心或重要刊物。因此,这类研究多数的结果是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难成气候,更难得到理论的指导与提升⑴。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   ⒈效益不高的三种表现   综观国内外有关教学提问的研究与调查文献,从中可以发现,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认识,还不能有效运用提问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   一是所提问题水平偏低与有效性差。课堂提问主要以强调知识记忆为主,忽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提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教师在提问中过分强调回忆,那么就不可能使学生在答问中显示能动的创造性思维。国内近年研究表明:中学教师一般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只有56%,这就是说教学中尚有将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或是低效的   二是问题分配不当与待答时间不足。教学中教师不能平均提出问题,往往对某些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而对另一些学生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这种提问方式的结果必然导致课堂互动的不平衡。教师提问后的待答时间往往只1秒,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失去使思维趋于完善的机会。   三是问题欠科学性与学生主动发问少。由于教师不了解教学提问的知识和策略、没掌握提问的基本技能,因而实践中凭直觉行事、提问的随意性较强,往往是即兴式提问,学生也往往报以齐唱式回答。表面看课堂气氛似乎十分活跃,但实际上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多数教师所提数量比较大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造成学生发问机会相当少。有研究称每一个学生平均每个月只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这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⑵   ⒉效益提高的两个要求   ⑴坚持愤悱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教师要善创造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是钻研教材。教师要熟悉教材,按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内在顺序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避免过难或过易,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或过于轻视;教师准确、简炼、精当的提问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做出正确回答;教师交待说明清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最佳状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才能根据老师所提问题迅速作出正确回答。   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对王熙风学生关注的往往只是其言谈举止,而对于服饰描写却不太在意甚至以为过于细腻烦琐、可有可无。为此,针对这段描写,有老师设计三个问题:这身服饰放在贾母、邢王二夫人身上合不合适,放在赵姨娘身上合不合适,放在薛宝钗林黛玉身上合不合适,通过一番讨论,同学达成共识:这一身服饰非凤姐莫属,充分显示人物的性格气质、身份地位,既活现出一个青春年少而又大权在握、春风得意的豪门少奶奶的煊赫势派,又凸现出凤姐泼辣张扬的个性、虚荣庸俗的气质。由此,很快有同学针对贾宝玉的服饰设计出相似问题:贾宝玉的服饰放在贾政身上合不合适,放在贾琏身上合不合适,放在贾环身上合不合适,又有同学从相反角度提问--为什么作者对林黛玉的服饰丝毫不加描写。可见教师的提问不仅

文档评论(0)

dreams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