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农民问题 第一产业第一位 目录 什么是第一产业 中国一产现状及历史简介 古代中国对第一产业的态度 这一态度的瓦解 当代中国对第一产业的态度 工业化的产因 欧美对第一产业的态度 什么是第一产业 广义的农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价值的产业 衣业二业曾通服务业知性服务业智慧型服务业 人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一产业:农业 中国农业现状 人才流失 耕地流失 现代化水平低 结构不合理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 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 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讒 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 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 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 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 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 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 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 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 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 闻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 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 匕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 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 传统逐渐形成。 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 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 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 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 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 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 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 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农业政策、士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中国农业发展史 代农业的初步发展漬未民初,近代农业的传播与引进主要表现在办农报和译农书方面。这方面成绩最著者当推 农务会。农努会是罗振玉等批热衷于改良中国农业的社会贤达于1896年在上海创 究新法、济利源”。农务会主办之《农学报》1897-1906年共出315期,是中国最早和最系统传播近代农业知识的 刊物,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国近代教育始于1862年,但一直没有农学堂。直到1897年和1898年中国 业学校浙江蚕学馆和湖北农务学堂才先后成立。1899年中国最早的农科大学京师大学堂农科也于丬 京建立。这一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多种渠道,不少学生赴日本和欧美学习农业科技。他们学成后大多回国,为中国 立和私立高等农业院校40余所,在校农科大学生1万多人。在农业科研方面,继1906年清政府在北京设农事试验场 后,民国政府于1931年建立了中央农业实验所。地方性农事研究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到1933年,中国已有各 构691个,在职人员7600多人,其中试验研究机关278所。(表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只是依赖农业科 研机构和衣业院校,不少改良农业与农村的社会团体也做了大量工 因有识之士的大 力和农业工作者的 勒努力,近代农业取得了不少成就。以作物育种为例,抗战爆发前主要栽培作物大多有了中国自己选育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