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ppt

(优质医学)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仰卧位,垫肩,标记穿刺部位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在标记的穿刺点穿刺静脉,置导丝,拆下穿刺针 在静脉插入部位切开一小口0.5cm,延导丝插入扩张器和鞘 组件 拆下扩张器和导丝,延鞘置入导管,拆下鞘 在锁骨下窝建立皮下袋 建立导管皮下隧道并引入导管远侧段 将基座与导管连接 置基座于皮下袋,缝合切口 复查胸部正位X光片,证实导管头端位置 输液港植入术(经颈内静脉)1 技术要点: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穿刺:在锁骨中点下方1CM,再偏外侧1CM,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紧贴锁骨进针。 颈内静脉穿刺: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5-2.0CM,方向指向同侧乳头。 技术要点:置管深度 导管头端的位置直接影响置管效果,目前业界比较认可的导管头端的理想位置为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导管头端X线定位的影像学标志:气管隆突、右主支气管与上腔静脉交点、胸椎椎体 技术要点:置管深度 置管成功后,均行X线定位,观察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的分布以及相应的胸椎位数,并记录。 导管前端未达第6胸椎为过浅,达第8胸椎及以下为过深;导管前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即第6胸椎和第7胸椎间隙之间。 技术要点:置管深度 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深度: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距离+7CM 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深度:穿刺点到左胸锁关节距离+7CM+3CM ? *by Smiths Medical: Proprietary Data ? *by Smiths Medical: Proprietary Data ? *by Smiths Medical: Proprietary Data ? *by Smiths Medical: Proprietary Data 在17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关于静脉输液的专著。这时,极少数医生曾用动物膀胱制成静脉注射工具,用中空的树枝插入人体,尝试输血。这种方法虽然挽救过一些生命,却带来许多致命的并发症,1670年巴黎议会禁止输血,动物膀胱注射的技术就绝迹了。 到了19世纪初期,制药技术发展起来,为了把药物送入体内,医生们尝试了从木钩子到柳叶刀的各种器具,企图通过用沾有药物的器具,刺穿皮肤以将药物送入体内。    其实,针筒在这时已经出现,不过人们只用它来治疗胎记。针头也由爱尔兰医生弗朗西斯·赖恩发明出来。但直到1853年,来自苏格兰的亚历山大·伍德和来 自法国的查尔斯·普拉乏斯才第一次将针筒和针头组合到一起,这一创新也就成为了现代注射器的鼻祖。亚历山大使用这一新工具向病人皮下注射吗啡,来治疗睡眠 障碍。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亚历山大的妻子因为自己注射吗啡过量而去世。   几年以后,亚历山大又为注射器的针管加上了刻度,并换上了更细的针头。这一系列的改良立即吸引了众多医生的注意,并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 回顾IV治疗用具的起源,我们发现在17世纪Christopher Wren爵士就已采用羽毛管、动物的静脉和膀胱进行治疗。Wren爵士的粗糙器具,后来被金属针,橡皮管、金属管、玻璃容器取代,一直沿用到19世纪。   导管最初设计都是重复使用的,需要清洗和消毒,以便再次使用,由于金属针在消毒后须磨尖再次使用,易造成渗漏(Infiltration)的问题。   1945 年发明塑料管,为解决此一问题,开展一扇窗,但塑料管需要细小的尖端或连接针头才能带入静脉内,一直到1950年,Gautier和Maasa发明了 Rochester导管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Rochester导管在铁针外面套上塑化管降低了渗漏的发生,此发明带来外周静脉导管( PIV)的革命,如今几乎所有周边静脉输液治疗都是使用此类型的导管。  在1949年以前,只能通过周静脉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到了1952年越南的Au-baniac介绍了锁骨下腔静脉插管的方式,自此以后该 方法得到大量 应用。1967年,Dr.Stanley Dudrick成功的使用此方法输入TPN,也因此刺激中央静脉输液治疗的蓬勃发展,除了锁骨下留置导管的方法(CVP),后来又出现了通过胸壁皮下组织 埋藏导管的方法,这种导管就是Broviac导管,最初这种方法是用于儿童。后来不久又发展了适用于成年人的导管叫Hickman导管。   使 用Hickman-Broviac导管可以长时间给予输液治疗,并可大辐降低技术上的并发症。这种导管也给静脉输液治疗带来了大革命,生物科技界,依据临 床需要与病患特质,不断的开发可以长时间输液治疗的各式导管。1980年代研发出全植入的系统(Port),俗称人工血管,使得中央静脉导管又向前迈进, 该系统包括一条中央静脉导管,仍然是经皮下穿刺到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然后部分导管埋藏在皮下组织,但导管的末端连接一种设备,叫P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