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 08羊梭菌性疾病 00608 反刍动物的传染病(羊梭菌性疾病).pptx

动物传染病 08羊梭菌性疾病 00608 反刍动物的传染病(羊梭菌性疾病).pptx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传染病;任务八 羊梭菌性疾病 ;知识要点:;4;5;概述: 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症。 ;7;8;9;10;11;12;13;14;15;16;17;18;19;防制: 预防接种 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碎击、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五联苗免疫期半年,三联苗免疫期一年。;21;22;23;24;25;26;27;28;29;羊肠毒血症 小肠呈暗红色出血坏死,肠道胀气。结肠浆膜多发生出血斑;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 病理变化: 极度消瘦、脱水。 体腔有积液。 真胃粘膜和粘膜下层有出血,水肿。 小肠尤其是回肠,有严重的出血和溃疡,溃疡周围有出血带环绕。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 心包积液,肝肿胀,胆充盈,肾充血水肿。 ;48;诊断: 在本病常发地区,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为确定病原,在病羔刚死后,即采取回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心血等,作病原体和毒素检验。 应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等疾病鉴别。;防治 首先对母羊(特别是孕羊)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夏秋抓膘和冬春保膘工作,保证所产羔羊健壮,乳充足,以增强羔羊抗病力。 为避免产羔时过于寒冷,可将产羔季节提前或推迟,避开最寒冷的时间产羔。;防治: 产羔前后和接产过程中,应做好一切消毒和防护工作,保证母羊体躯、乳房、产地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对羔羊脐带严格消毒,保证羔羊吃足初乳。;防治: 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可给母羊注射羊厌氧菌病五联菌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羊六联菌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和大肠杆菌病),对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痢疾也有预防作用。;防治: 常发本病地区,在羔羊出生后l2h内,可口服土霉素0.15~0.2g,每日1次,连续灌服3d,或用其他抗菌药物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对病羔要做到早发现,立即隔离,认真护理,积极治疗。粪便、垫草应焚烧,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等用3%~5%来苏儿喷雾消毒。;防治: 病羔隔离治疗。药物治疗应与护理相结合。治疗时需按年龄、体质和临床症状进行。 灌服6%硫酸镁(内含0.5%福尔马林液)30~60mL,6~8h后再灌服0.1%高锰酸钾50mL,必要时可再服高锰酸钾2~3次。 磺胺胍0.5g、鞣酸蛋白0.2g、次硝酸铋0.2g,水调灌服,3次/d。;防治: 病羔隔离治疗。 土霉素0.2~0.3g,等量胃蛋白酶,水调灌服,2次/。 青、链霉素各20万IU注射或口服,及其他对症治疗。 雷米封3片(0.3g),灌服,1次/d,连用1~3d,有效率可达85%左右。 脱水时,用10%葡萄糖酸钙3mL,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2mg,10%葡萄糖30mL,维生素B6或维生素5mL,混合一次静注。;防治: 病羔隔离治疗。 有条件时,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1mL肌注,使羔羊对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痢疾获得保护;以3~10mL血清治疗已表现明显症状的病羊,除呈现神经中毒症状的垂危病羔难以挽救外,治愈率可达90%以上。;概述: 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特征是肝实质坏死病灶。 ;病原: 由诺维氏梭菌也叫水肿梭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为G+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周身鞭毛,能运动。分为A、B、C、D四个型,羊黑疫是由B型引起的,以毒素致病。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1岁以上的绵羊,以2~4岁的肥胖绵羊发生最多。山羊也可感染,牛偶可感染。 传染源:病羊,自然界亦广泛存在。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 影响因素: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 ;临床症状: 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相似,病程短,大多数不表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去,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拖延1~2天,但没有超过3天的。病畜掉群,不食,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呈昏睡俯卧,并保持在这种状态下毫无痛苦地突然死去。 ;病理变化: 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由此而来)。 胸部皮下组织经常水肿。 体腔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 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和出血。;病理变化: 肝脏充血肿胀,从表面可看到或摸到有一个到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的界限清晰,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常为一鲜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cm,切面成半圆形。羊黑疫肝脏的坏死变化是特征性的,具有很大的诊断意义。这种病变和未成熟肝片吸虫通过肝脏所造成的病变不同,后者为黄绿色,弯曲似虫样的带状病痕。 ;63;诊断: 在肝片吸虫流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