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第一节治神法和针刺得气
治神法
指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
甚至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治神法
一)治神的作用与意义
《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说明治神非常重要,是针刺的根本,针刺的灵魂。它
不仅直接影响到针刺的疗效,而且还是衡量上工与粗工的
标准
(二)治神的方法
1.针前治神
(1)医生与患者在针前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均匀呼
吸
(2)医生针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二)治神的方法
2.针中治神
医生
①进针时,医生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意守针尖,不
可分心。
②行针时医生要专心体察针下得气情况,注意患者神情
变化而施针
③注目制神
患者:心定神凝,体会针感,专注病所。
特殊针法时医患配合诱导针下凉热
3.针后治神
(1)针刺之后,嘱患者休息片刻,安定心神,控制情绪,
防止神气耗散
(2)平时可作静气功、太极拳以养神调神。
二,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
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针刺感应(或
经气感应)。这种感应古称“气至”,现称针感。
(一)得气的指征
1.自觉指征(患者感应)
(1)基本感应:针刺部位酸麻胀重
(2)其他感应
①凉、热、痒、痛、抽动感、蚊行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
感、不自主的肢体活动等
②循经肌肤瞤动、震颤,或循经皮疹,红白线状;或循经汘毛
竖起,起鸡皮疙瘩、出汗等现象。
③感应因人因部位而异
2.他觉指征(医生感觉)
医生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
(二)得气的意义
1.得气与疗效密切相关
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缓慢,疗效较差;不得气者,
难于取效。
2.得气可以推知正气盛衰、疾病预后
3.得气是补泻手法的基础与前提
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针刺不得气,一切
补泻手法都是空中楼阁。
影响得气的因素
(一)患者
得气与患者的体质、病情、禀赋有关。
(二)医生
得气与医生的取穴、操作技术、精神状态有关。
(三)气候与环境
春夏季,晴天,气候温暖时,容易得气;秋冬季,阴雨
天,气候寒冷时,不容易得气或得气较慢。
四,促进得气的方法
(一)候气法
毫针刺入腧穴后,留针等候经气而至的方法。又称留针候气。
由于留针有静留针和动留针两种方式,故可采用静留针候气和
动留针候气
(二)催气法
毫针刺入腧穴后,采用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
搜气法
针刺入所需深度后仍不得气者,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方向,
前后左右反复搜索,直到得气。
2.循按法
用手指在针穴附近上下或左右循按、爪摄或叩击,以催引气至。
3.弹震法
弹指用手指弹动针柄,促其气至。震是用右手半握拳状将中指
突出,敲震穴位周围
临床上还可用捻、搓、飞、刮、摇法催气
(三)守气法
针下得气后守气勿失,保持针感持续的方法。
1.推弩法
得气后将针尖顶住有感应的部位,手持针柄使针身弯曲成弓弩
之状,持续1~3分钟。
2.搬垫法
得气后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与被针穴位之间
顶住有感觉的部位,拇指搬针则食指垫针;食指搬针则拇指垫针
临床上还可用弹法、刮法、颤法守气
(四)行气法
针刺得气后,采用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其目的
是:促使气至病所
(四)行气法
1,循摄法
操作:押手食、中、无名指平按在刺穴经脉循行线上
循其路线上下往来轻柔循摄
应用:经气不足,气行缓慢。
出处:《金针赋》:“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2.逼针法
操作:针尖略朝病所,得气后将针尖在得气部位压住不
动
应用:经气不行或气行不远。
出处:《席弘赋》:“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
调。”可见逼针法可配合呼吸进行。
△逼针法要求医生集中精神,意念于针,逼使经气
到达病所。
(四)行气法
3.推气法
操作:得气后将针从得气部位轻轻提起,针尖朝病所,拇指向前均
匀用力推捻针柄,当拇指推至指腹后横纹时,轻轻退回,反复推捻直
到气至病所
应用:得气后气行不远
出处:《金针赋》:“动而进之,推气之法
4,按截法
操作:得气后,刺手持针柄,针尖朝病所施以捻转、提插手法,同
时,押手按压在针穴的远病所方。
出处:《金针赋》:“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
前。
此外,飞经走气四法等方法均可行气
△调气法:广义的调气指调整阴阳衰盛、经气紊乱,使之归复
平衡,是一种治疗原则。狭义的调气法,指调整经气的方向,使气至
病所,实为行气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