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叶洞天
文本助读知识梳理
《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
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
浙游日记ν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ν·黔游日记”滇
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
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
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
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徐霞
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文本助读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徐■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
阴(今属江苏)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
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
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他一生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
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
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
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1640年云南地方
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1641年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夹峙(zhi)
叽突(Wu)
东瞰(kan)停果(cuan
投杼(zhu)转窦(dou)
矫首jao)石坳(ao)
攀跻j)历峤(qiao)
徙(xang)庋出(gu
所赍)周行hang
2识通假
(1)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驾”通“)
(2)于是辟成一街(街同
文本助读
3解多义
余各谢之(感谢)
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1)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胜景)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
(2)胜
刑人如恐不胜(尽)
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
过,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分古今
(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
古义
今义:
(2)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古义
今义
(3)予以为大师
古义
今义
(4)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
古义
今义
(5)若明星钩月
古义:
今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5析活用
(1)自西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
2)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名词作状语,向东,向下)
(3)初觅炬倩导(动词作名词,向导)
4)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名词作动词,腰里别着)
5)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6光由隙中下射(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7)此必前通洞外(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8)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9)炬恰尽矣(形容词作动词,燃尽)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6明句式
(1)水穷于下窍启于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2)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定语后置句)
(3)妇之炊者停果(定语后置句)
4)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定语后置句)
(5)此必前通洞外润所从入者(判断句)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
1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
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
译文离开上清洞三里,有一个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面是大岭,
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
西麓。
点评正月十七日上午徐霞客在游麻叶泂之前已先游了上清洞,
因为该洞大半浸在水中,空间狭窄,举火都很困难,所以他入洞不久
就不得不放弃探险。麻叶泂离上清泂三里,因干燥无水,以遂畅游。
作者言“得麻叶洞”,着一“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
谓“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后面接着交代麻叶洞的位置,在群山之中
标志出洞之所在。文字朴实,明白准确,依照作者的叙述,我们完全
可以勾勒出一幅简明的麻叶洞地理方位图。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
2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
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译文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
来高;这以前一定通到洞外,是涧水流入的地方,但不知从前为什么
涌流,现在为什么干涸了,不可思议啊。
点评进入内洞,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眼前所见:裂隙纵横,远近
高低,宽窄不一;西南东北,西北东南,走向复杂。更为奇特的是,裂隙
中又别有洞天,层现叠出,石形怪异,石理精美,令人称奇。有的夹缝
处不能容火炬,有的一线天可以漏星月,真是人间幻境了。值得称
道的是作者在陶醉之余还保持着冷静的科学头脑,注意到“涧底南
通”的走向,对涧水昔日涌流”、今日枯竭表示叹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