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微研二班 訾小利 602071005024
菌株优劣对于微生物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野生菌株往往因为产率低不能直接用于工业生产,而是通过菌种改良,选育出高产的优良菌株。在育种研究中,近来还发现有些突变株可代谢产生新产物,具有可供作药源新菌株资源的潜在应用前景,使育种技术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应用研究发展空间。化学诱变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诱变作用专一性强等特点,是一种迅速发展的育种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化学诱变既有利用某一种化学诱变剂的单一诱变,也有组合利用化学或其他多种诱变剂的的复合诱变,还有化学诱变联合抗生素抗性筛选等。化学诱变育种与物理诱变相比,很多化学诱变剂产生了高比例的点突变、低比例的染色体畸变,而物理诱变如以 射线和x射线为代表的电离辐射,其穿透力较强,易被染色体组吸收,对染色体结构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化学诱变育种具有以下特点:诱变突变率较高,具有位点特异性;染色体畸变的比例相对较少,很少有致死型发生,对处理材料损伤轻;有迟效作用,即诱变引起的损伤和染色体断裂,有的并不立即断开;存在残留药物的后效作用,在M.代引起的生物损伤大;引起的突变范围广,后代选择需要足够大的群;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本文简要综述常用化学诱变剂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化学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领域中的新近应用研究进展。
1.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1.1碱基类似物
作为化学诱变剂的碱基类似物主要有嘧啶类似物和嘌呤类似物两大类。其中,常用的嘧啶类似物有5-溴尿嘧啶(5-BU)、5-氟尿嘧啶(5-FU)、6-氮杂尿嘧啶(6-NU)等;嘌呤类似物有2-氨基嘌呤(AP)、6-巯基嘌呤(6-MP)、8-氮鸟嘌呤(8-NG)等[1]。
1.2 烷化剂
烷化剂类化学诱变剂种类较多,如硫芥(氮芥)类、环氧衍生物类、硫酸(磺酸)酯类、重氮烷类等。其中,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等较为常用。
1.3移码诱变剂
移码诱变剂是指能够引起DNA分子中组成遗传密码的碱基发生移位复制,致使遗传密码发生相应碱基位移重组的一类化学诱变物质。主要有吖啶黄、原黄素、吖啶橙等。
2 化学诱变技术在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2.1 单一诱变
单一诱变是指在菌株选育中用一种诱变因子致突变的育种实验方法,碱基类似物诱变剂是在1959年佛里兹提出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理论以后发展起来的。程世清[2]采用5-BU单一诱变剂,以1株产类胡萝卜素的分支杆菌为原始菌,分别对菌体及其原生质体进行了单一诱变育种研究。鉴于色素产生与所培养生产菌的细胞量正相关,以单位体积液体培养液中的生物量为指标,初步测评了原始菌及其突变株的产色素能力,结果表明,无论从菌体还是从原生质体均得到了产色素能力获得提高的突变株,菌体突变株和原生质体突变株的生物量与原始菌株相比分别平均 提高了22.5%和16.4%。
近年应用较多的烷化剂类诱变剂是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陈新征等[3]以产D-核糖的转酮醇酶缺陷型枯草芽孢杆菌HG02为出发菌,用硫酸二乙酯进行单一诱变,获得了高产菌株HG03,其D-核糖产量比原始菌提高了81.7%。与硫酸二乙酯相比,亚硝基胍应用更为广泛。以丁二酮产生菌X67株为出发菌,采用亚硝基胍进行选育,得到高产丁二酮的突变株,其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9倍,且遗传性质稳定[4]。在氧化亚铁硫杆菌育种研究中,亚硝基胍诱变使突变株的氧化活性比原始菌提高了4倍。
吖啶及其衍生物类可插入到DNA分子中,通过复制过程导致遗传密码中碱基移位重组,最终改变突变株的遗传特性[5]。顾真荣[6]等利用移码诱变剂吖啶橙,通过诱变枯草芽孢杆菌G3利用移码突变株培养物的抗真菌活性获得提高,而且还使突变株生物合成伊枯草菌素A的能力得到增强。
亚硝酸(盐)是最早发现的其他类诱变剂,它在提高产能以及改善微生物有用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当用亚硝酸单一处理氧化铁硫杆菌时,可使菌株氧化活性提高41.3%,且可对黄铜矿的浸出率提高13.3%[7]。金属化合物本身通常被认为并无明显诱变作用,但在铁离子摄取调节基因fur有关研究中,研究者利用MnCl2通过锰诱变成功获得了Mn2+抗性fur基因突变株[8]。
2.2 复合诱变
微生物突变机制很复杂,单一诱变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诱变育种往往采用组合2种或者2种以上化学或其他诱变剂的育种方法,即为复合诱变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克服诱变的盲目性,还可以提高正向诱变效果。
海藻糖经常用于化妆品、食品及医疗卫生领域,它主要是通过酵母菌发酵来获得。因此,高产菌株的选育具有重要作用。张丽杰[9]等以酿酒酵母HY01为出发菌,选用两种低毒性化学诱变剂5-BU和盐酸平阳霉素,在确定最佳配比(300:5μmol·L)的基础上,通过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