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计划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 院: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 业 : 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15 级 学 号: 222015326052011 姓 名: 龚诗杰 指导教师: 赵勇 2017 年 1 月 1 日 目 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 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 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 。在推广异 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 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 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 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 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 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 1 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 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 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 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 的品种。 30 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 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 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 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 4 号 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 56、鄂783-l、鄂芋 1-号、安薯 56 等目前正在加速繁 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 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 左右,茎秆粗壮,茎紫 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 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 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 60d 左 2 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 Y 病毒,对 A 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 17.70%,淀粉含量 14%左右,还原糖 0.03%, 粗蛋白 1.55%,维生素 C 含量 13.6mg/100g 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2 产量表现:2002-2013 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 35000kg/hm , 比早大白增产 25%左右,商品率 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 2 2 一般产量 37500kg/h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