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总复习系列文言文梳理 主要内容 一、 2010届语文备考的认识 1、2010届语文高考的变化 考试说明中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判断、被动、省略、宾前) 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翻译) 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 古典诗词内容、意境、表达技巧的鉴赏 背诵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评价 基于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探究、阐释。 1、2010届语文高考的变化 考试说明试卷结构 语文基础知识6题 18分 古诗文阅读7题 30分 现代文阅读 6题 22分 阅读延伸题2题 20分 写作1题 60分 1、2010届语文高考的变化 三个强调 1、审题 2、速度 3、阅读延伸题 阅读延伸题能力要求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探究与阐释。 题型示例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第二段中“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的意思是什么?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孙叔敖智慧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谈感悟 苏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其中”梅格“(梅花的品格)触发了怎样的联想,(不少于200字,10分) 例1:修辞知识 2004年高考全国丁卷散文阅读《快乐的死亡》 (原文节选)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原题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 ②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怎么能够答好此题 1、知识储备:能够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8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能够读懂每一篇有待鉴赏评价的文学作品,明了某种修辞手法在这一篇中的作用 3、能够将修辞原理与作品实际结合进行恰当的表述。 3、梳理课文的重要性 建议: 会考角度: 会考和教材的关系相对密切, 散文中的形象,古代历史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等,梳理已有的,要合理归类。 高考角度:文言文的要求、提供语言材料 二、梳理策略 梳理策略1—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扬州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doc VIP
- TD/T1009-2007《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pdf
-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 VIP
- 电工电子技术说课.ppt VIP
- 2025年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交流发言材料+单位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讲话提纲.doc VIP
- 《赌博的危害》课件.ppt VIP
- 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党课讲稿四篇.docx VIP
- 大单元教学3.12《善用自然资源》课时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pptx
-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doc
- 墓园日常管护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