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浮游生物(藻类)覆盖→经腐泥化作用形成腐泥→经成岩作 用形成藻煤或油页岩→变质为石墨。 煤的形成条件 1、时代(植物演化)条件 腐泥类自寒武纪至现代均可能形成;腐植类形成于泥盆纪之后。 2、古气候条件:温暖潮湿(有利植物生长) 3、构造条件 由于煤一般仅形成于沼泽环境,沼泽以上的陆地不具备及时埋藏条件,沼泽以下的深水不具备高等植物生长条件,故而都不能形成煤矿层。因此同沉积期的构造对煤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达到平衡时则煤的沉积环境不变,因而形成单一的厚煤层,否则形成薄煤层,沉降速度震荡性变化则形成多个薄煤层。成煤后构造影响煤层的保存和开采条件。 4、我国重要的聚煤期(成煤时代) 北方为C3、P1、J、(R);南方为C1、P2、J、R。 石油成分 石油的成分 包括如下成分: a、烃类物质: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有用组分。 b、非烃类物质:包括有机类: (a)脂肪酸、环烷酸等; (b)其他挥发组分:CO2、N2、H2S等; (c)微量金属元素:V、Ni、Cu、Pb、Zn、Fe、Mo、Au等。 石油的性状 a、颜色:绿色、棕色、黑色等; b、比重<水(0.77-0.98g/cm3); c、电阻率高; 天然气的成分:包括 a、烃类:主要是甲烷(CH4)、已烷(C2H6)——有用组分。 b、非烃类:主要是CO2、N2、H2S。 天然气的类型 a、气田气:独立的天然气矿藏,主要是甲烷(90-99%)。 b、伴生气: (a)油田气,油气藏中游离状态的和石油减压释放出来的天然气; (b)凝析气,高压下溶解了石油的天然气。 c、煤成气:煤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可用下图表示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油气藏:指地下具有相当规模的石油和(或)天然气聚集(体)单位,可分为油藏,气藏和油气藏。 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条件: 1、须有较厚的生油(气)层:生油(气)层一般是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及碳酸盐岩,起提供石油和天然气的作用。 2、在生油层上下及其中须有储集层(岩):通常是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岩层,常为砂岩、碳酸盐岩及其他裂隙发育的岩石。储集层起油气运移通道和聚集场所的作用。 3、储集层之上必须有不透水的盖层,一般是泥岩(页岩)、泥灰岩、石膏层等,起封闭石油和天然气的作用。 4、必须有圈闭:圈闭是能够容纳石油和天然气并使其富集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所。圈闭的类型包括: a、构造圈闭:(a)背斜圈闭(b)断裂圈闭(c)裂隙圈闭(d)穿刺构造圈闭。 b、岩性圈闭:(a)倾向尖灭圈闭,(b)凸镜体圈闭,(c)生物礁圈闭。 c、地层圈闭:(a)不整合面圈闭,(b)潜伏剥蚀凸起圈闭(古潜山式)。 变质矿床 1、受变质矿床:原矿床经变作用后矿体形态、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工艺性能和用途没有改变的矿床。例如,变质铁矿床、变质磷灰石矿床等均属受变质矿床。 2、变成矿床:经变质作用改变了工艺性能和用途的矿床或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矿床。前者如煤经变质后形成的石墨矿床;后者如变质硅灰石矿床、蓝晶石类(红柱石、蓝晶石及矽线石)矿床等。 3、变质矿床:受变质矿床和变成矿床统称变质矿床,即经变质作用后改变了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工艺性能的矿床和经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均称为变质矿床。 变质成矿作用的方式 1、脱水作用:如水锰矿(MnO2.Mn(OH)2)→褐锰矿Mn2O3;褐铁矿→赤铁矿。 2、还原作用:如赤铁矿→磁铁矿;软锰矿、硬锰矿→褐锰矿。 3、结晶及重结晶作用:如磷块岩→(变晶)磷灰石;铝土矿→刚玉;含有机质的岩石及煤→石墨。 4、重组合作用:如粘土矿物→红柱石等矿物;含钙、铁的粘土岩→石榴子石。 5、交代作用:变质热液及混合岩化岩浆的交代作用,如白云石→菱镁矿,白云石→滑石。 接触变质矿床 接触变质矿床:由于岩浆侵入使围岩温度升高引起围岩中有用组分重结晶及重组合而形成有用矿物的作用称为接触变质成矿作用,由此而形成的矿床。 接触变质成矿作用的能源来自侵入岩浆热能。成矿物质来自受变质的原岩,与侵入体及其热液无关。 2、矿床特征: a、矿床分布于较大侵入体周围的接触变质晕圈中。 b、矿体受原岩建造和变质程度控制,产于特定层位,并且由于变质温度的差异随远离接触带矿物组合及结构等常有明显的分带。 c、矿床规模取决于富矿质原岩建造、变质范围和变质程度。 3、重要的变成矿床: 常见的有重要工业意义的矿床有石墨矿床、红柱石矿床、硅灰石矿床、大理石矿床等。 区域变质矿床 区域变质矿床:是在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的区域变质作用下受到强烈改造的矿床和形成的矿床。 区域变质成矿作用的能源来自地热增温、构造热能和岩浆热能。成矿物质主要取决于原岩建造(可能伴有变质热液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