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979-2011 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理规范(山东省).pdfVIP

DB37∕T 1979-2011 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理规范(山东省).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3 C 04 DB37 东 巳 由 『 T 山 省 , 目 万 标 准 DB37/T 1979一-2011 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理规范 2011-11-01 发布 2011-11-15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837/T 1979--2011 目IJ 1=1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泰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泰安市质量技术监 督局泰山分局、泰安市技术监督情报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慧、刘涛、叶鹏、宗振胜、郭萌芽、尹辉、裴晓骂、周俊、米爱娟、梁菲、 颜晶晶。 DB37/T 1979--2011 旅游景区医疗救助应急处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医疗救助站设置基本要求、医疗救助应急处理程序和医疗救助记录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旅游景区(以下简称景区)范围内突发疾病及意外受伤等医疗救助事顶的应急处理。 2 医疗救助站设置基本要求 2. 1 设置原则 2. 1. 1 应遵循便于救护的原则,在景区内部设置满足需要的医疗救助站。 2. 1.2 医疗救助站应依法设置。 2. 1.3 医疗救助站应相对独立,并有醒目标识:救助站的位置、路线图及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应在景 区入口及显著位置标注。 2.1.4 医疗救助站应与附近综合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规范转诊程序,建立绿色通道。 2. 2 人员要求 2.2.1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 2.2.2 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担架服务人员应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 满足工作需要。 2.2.3 医护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依法注册,按照疾病的诊疗技术常规和抢救程序进行接诊,并做好 医疗文书书写。 2. 3 设施配备要求 2.3.1 医疗救助站应设置门诊诊断室、治疗室等,应备有基本急救设备和药品,药品应及时补充更换。 2.3.2 医疗救助站的地面和墙面应易于清洗消毒,应有经验收合格的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良好 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2. 3. 3 器械、敷料应定期消毒。 2.3.4 抢救药品、器械、敷料等均应定点、定位存放, 并有明显标记。 2.4 规章制度建设 2.4.1 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救助规章制度。 2.4.2 应制定突发事件医疗救助预案。 3 医疗救助应急处理程序 3. 1 接到救助请求,应立即安排救助,并按照要求及时汇报。 3. 2 应快速携带急救箱、担架及所需物品到达救护现场。 3.3 及时准确的进行现场诊察和救护处理。 DB37/ 1979-2011 3.4 病情轻微的病人应进行现场救治或直接转运到救助站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 5 病情较重的病人应在进行应急抢救的同时,立即联系合作医院进行救治。 4 医疗救助记录管理 医务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疗文书,并整理归档。 2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