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卷2理数.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全国卷Ⅱ (理科数学 ) 1. A1[2015 ·国卷Ⅱ全 ] 已知集合 A= { - 2,- 1, 0,1, 2} , B= { x|(x- 1)(x+ 2)0} ,则 A∩B= ( ) A . { - 1, 0} B. {0 ,1} C. { - 1, 0,1} D. {0 , 1, 2} 1. A [ 解析 ] 因为 B= { x|-2 x1} ,所以 A∩ B= { - 1, 0} ,故选 A. 2. L4 [2015 全·国卷Ⅱ ] 若 a 为实数,且 (2+ ai)( a- 2i) =- 4i,则 a= () A .- 1 B. 0 C. 1 D . 2 2- 4)i=- 4i,所以 4a= 0,且 a2- 4=- 4,解 2. B [解析 ] 因为 (2+ ai)( a- 2i) = 4a+ (a a=0,故选 B. 3. I4 [2015 ·国卷Ⅱ全 ] 根据下面给出的 2004 年至 2013 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 (单位: 万吨 )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图 1-1 A .逐年比较, 2008 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 2007 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 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3. D [ 解析 ] 由图知, 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负相关,故选 D. 4. D3[2015 ·国卷Ⅱ全 ] 已知等比数列 { an} 满足 a1= 3,a1+ a3+ a5= 21,则 a3+a5+ a7= () A . 21 B.42 C. 63 D.84 由 a1= 3,得 a1+ a3+a5= 3(1+ q2+ q4)= 21,所以 1+ q2+ q4= 7,即 (q2 + 4. B [解析 ] 3)(q2- 2)= 0,解得 q2= 2,所以 a3+ a5+ a7= (a1+ a3+ a5)q2= 213 2= 42,故选 B. 1+ log2 ( 2- x), x1, 5.B7 [2015 全·国卷Ⅱ ] 设函数 f(x)= x- 1 则 f(-2) +f(log 212)= () 2 ,x≥ 1, A . 3 B . 6 C. 9 D . 12 5.C [ 解析 ] 因为 f(-2) =1+ log 24= 3,f(log 212)= 2(log 212- 1)= 6,所以 f( -2)+ f(log 212) 9,故选 C. 6 . G2 [2015 全·国卷Ⅱ ] 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 1-2,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 20152全国卷Ⅱ 1 图 1-2 1 1 A. 8 B. 7 1 1 C.6 D.5 6.D [解析 ] 几何体的直观图为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截去了一个三棱锥 A - A1B1D1, 如图所示.易知 V 三棱锥 A - A1 B1D 1= 1 V三棱锥 A - A1B1D1 1 ,故选 D. 6V 正方体 ,所以 1 1 1 = 5 VB D C - ABCD 7. H3 [2015 ·全国卷Ⅱ ] 过三点 A(1, 3), B(4, 2),C(1,- 7)的圆交 y 轴于 M, N 两点, 则 |MN |= ( ) A . 2 6 B . 8 C. 4 6 D. 10 x2+ y2+ Dx + Ey+ F = 0,将点 A(1, 3), B(4, 2), 7. C [ 解析 ] 方法一:设圆的方程为 D+ 3E+ F + 10= 0, D =- 2, C(1,- 7)的坐标代入得方程组 4D+ 2E+ F+ 20= 0,解得 E= 4, 所以圆的方程为 x2+ y2 D- 7E+F + 50=0, F =- 20, 2x+4y- 20=0,即 (x- 1)2+ (y+ 2)2= 25,所以 |MN |= 2 25- 1=4 6. 1 方法二:因为 kAB=- 3, kBC= 3,所以 kABkBC=- 1,所以 AB⊥ BC,所以△ ABC 为直角 三角形,所以△ 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 AC 的中点 (1,- 2),半径 r = 1 2|AC|= 5,所以 |MN |= 2 25- 1= 4 6. → → 得 AB⊥ BC,下同方法二. 方法三:由 AB 2 BC= 0 8. L1 [2015 全·国卷Ⅱ ] 如图 1-3 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 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 分别为 14, 18

文档评论(0)

158****32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