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学案.docxVIP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学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 【学案略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 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 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 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 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该学案重点引导你如何进行比对。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 “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 《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 “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 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 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 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 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 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 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 上面一颗,作数五, 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 算珠穿在“档”上, 可以沿档上下滑动。 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 每珠作数五, 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算 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 ,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 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 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 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 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 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 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 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 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 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 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 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 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 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 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 2013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 出“ 50 个最伟大发明”, 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 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 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 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 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 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 很多珠算“粉丝” 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 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 1.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 A. 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 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 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 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 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 而 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 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答案 C 解析 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

文档评论(0)

157****86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