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概述.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河流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 2016年4月 2 2 中小河流是指流域面积介于200km ——3000km 之间的 河流,四川省内约有325条,约占总河流数量的26 %。全省 约有77%的乡镇位于中小河流两岸临水而居。 因此,中小河流治理对农村及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小河流多数属山区型河流,是区内大 江大河的源头。其特点是: 1,河流落差较大,坡降陡水流湍急; 2,冲刷力强,其破坏力也强,河岸多为岩质岸坡; 3,洪枯水位变幅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汇流时间短, 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4,对中小河流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给出洪水出路,人才有 活路”的原则,留够行洪过流断面,不能任意侵占河道。 • 河流是大自然赐予人 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一直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发 展。历史上,许多灿烂的 古代文明都是依河而兴,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也是依 河而建。 •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等 因素的巨大影响,河流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加重,河流生态 环境呈现出整体恶化的趋势。 • 据统计,县级以下的城镇77%位于江河沿岸,对河流的过 度开发侵占,导致一系列的恶果。 ——对河道挤占严重,违章乱建,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污水大量排放,危及河道生态安全和河流健康;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突发、多发,中小河流洪涝灾 害十分突出,成为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威胁 城镇和乡村的防洪安全,影响到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中小河流途经乡镇现状(一) 违章建筑 侵占行洪断面 中小河流途经乡镇现状(二) 水质污染严重 河道脏乱差 目前,我省中小河流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现已基本完成。 综合治理河道长度1831公里, 新建堤防600余公里, 新建护岸50余公里, 加固堤防20余公里, 清淤疏浚河道380余公里。 ●总长度2881公里。 取得极大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受益人口771万人 ——受益农田草场86万亩 ——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维持中小河流的健康生态。 传统的河道防护工程模式 常用建筑材料: 1,砌石:干砌石、浆砌石——采用块石、条石、大卵石等。 2,混凝土:现场浇筑、购买商混、预制构件、模袋混凝土。 3,岩土坡壁:喷锚防护、土钉、刚性网、柔性网。 建成后的效果: 1,功能较单一——仅能够满足防洪保安的要求; 2 ,环境不友好—— “黑大粗”、“两面光”,不增益环境。 3 ,综合利用差——人居休闲、旅游观光结合不好。 破坏生态 劣化环境 混凝土板块 喷锚防护 浆砌石 模袋 二、中小河流建设新理念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保护中小河流沿岸城镇、成片农田和基础 设施的防洪安全为重点,既要考虑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 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设 计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防洪存 原 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 则

文档评论(0)

开心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