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使用《师说》复习课件(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课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课件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C 课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不知句读、 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课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课件 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不同,试加以辨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从而师之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7、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学的人——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跟随,而——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所说的 差不多 先和后 赶不上 不一定——不需要 课件 9、《师说》作文素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角度点拨: 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 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 课件 (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 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课件 《师说》复习 课件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诗书勤乃有, 不勤腹空虚。 ——韩愈 课件 1、????????????????,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福建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广东卷)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江苏卷) 课件 4、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_,君子不齿,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唐散文《师说》)(全国新课标卷) 5、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韩愈《师说》)(江西卷) 6、《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7、《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 1、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 课件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课件   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韩愈提出,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

文档评论(0)

158****6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