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肌肉病变.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清肌酶显著升高,DMD可达正常值的20~100倍以上。BMD时可升高5~20倍。肌酸磷酸激酶CPK、丙酮酸肌酶P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疾病晚期,肌细胞严重破坏后肌酶渐降至正常 其他:智能低下,心肌损害 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 肌肉活检病理:肌纤维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增生 DMD/BMD 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多在青春期起病,病情进展缓慢,主要累及面部和肩部肌肉。 查体:双侧面瘫、兔眼、翘唇(肌病面容),肩带肌明显萎缩,肱肌萎缩呈棒状。心肌受累罕见,智能正常。生命年限接近正常 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肌电图呈肌原性改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最常见于加拿大魁北克人,表现为独特的迟发性起病(常在45岁以后)和局限性肌无力,主要表现为双侧上睑下垂和吞咽困难。有轻度的面肌,眼肌无力和萎缩。血清肌酶正常。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以10-20岁期间起病较常见。共同的临床特点为近端肌无力,首先累及骨盆带及肩胛带肌,进展缓慢,平均起病20年后丧失生活能力,少有智力低下和心肌受累。 血清肌酶可增高,肌电图为肌原性损害。 诊断 临床表现 遗传方式 肌酶升高 肌电图 肌肉活检 鉴别诊断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成年发病 20-50岁 ?肌萎缩区可见肌束震颤 ?肌酶正常 ?肌电图呈神经原性损害 ?肌肉活检呈群组性萎缩 鉴别诊断 ?慢性多发性肌炎 ?无遗传史 ?曾经有肌肉疼痛、压痛(急性期) ?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增高 ?肌活检示肌炎样改变 ?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重症肌无力 ?症状晨轻暮重、病程波动 ?疲劳试验阳性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治 疗 ?尚无特效治疗 ?试验研究中的治疗方法 ?成肌细胞移植治疗 ?基因替代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预 防 检出该病基因携带者 产前诊断,确定携带者怀孕是男胎还是女胎,对男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若病胎则终止妊娠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diagnosis,PGD):对植入子宫内膜前的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选择正常的胚胎移植, 防止遗传学异常的妊娠发生。该技术综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桑椹胚 小结 ?DMD是最常见的类型 ?患者均为男性,女性为基因携带者 ?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 ?翼状肩胛 ?鸭步 ?Gower征 ?肌肉假性肥大 ?BMD病情较轻 病例资料 男,6岁。因行走不便、蹲下起立困难2年余入院。患儿2年前玩耍中容易跌倒,跑步比同龄儿童慢,后渐出现行走不便,下蹲站起困难,在当地医院按脑瘫对症治疗,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上楼困难。其舅舅有类似病史,20岁死于肺部感染。 查体:意识清,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及纤维震颤。双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V-,伴臀肌明显萎缩,腓肠肌假性肥大。行走步态不稳,胯部左右摇摆,下蹲起立困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 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丙氨酸转氨酶(ALT)23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09 U/L,肌酸激酶(CK)8 92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71.9 U/L,乳酸脱氢酶(LDH·L)1 085U/L。 肌组织活检病理报告:肌纤维粗细不均,横纹消失,部分肌纤维断裂、坏死。 参考书籍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Maurice Victor, Allan H. Ropper: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Seventh Edition 2001 这是突触示意图.正常时,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电压改变使钙离子通道构形变化,钙离子内流使突触囊泡内的Ach,释放到间隙,Ach与突触后膜上Ach-R结合,产生肌纤维收缩的动作电位。MG时,Ach-R抗体与突触后膜Ach-R结合,阻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不能产生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导致肌无力的发生。 * 临床表现 多在成年以后发病,男略多于女 常在饱餐、酗酒、寒冷或剧烈运动后,于夜间睡中发病,清晨时发现肢体瘫痪 发病初期常多汗、少尿、口干、面潮红和病肌发胀感 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特点: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 临床表现 个别严重病例可造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