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精神发育迟滞.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一组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 育成熟(18岁)以前,以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从胎儿到18岁以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都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 遗传因素—基因、染色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 围生期有害因素—(巨细胞)感染、药物、毒物、并发症、新生儿疾病(核黄疸) 出生后:脑炎,窒息(溺水), 多数以生物学因素为主 以社会文化因素(社会隔离)为少数。 约半数患者能发现明确的生物学病因,且多是中度以上智力损害者。 轻度患者中绝大多数虽然以生物学病因为主,但却难以查出确切的病因。 已明确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 2.遗传代谢性疾病 3.先天性颅脑畸形 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WHO根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轻度 智商 50~69 成年后可达到9~12岁的心理年龄,占85%。 在婴儿期即可表现出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差, 读小学以后学习困难,经常不及格或者留级, 最终勉强完成小学的学业。 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 使用能力差。 通过职业训练只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 可学习会一定谋生技能和家务劳动。 中度 智商 35~49 成年后可达到6~9岁的心理年龄,占10%。 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 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 不清,虽然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 贫乏以至不能完整表达意思。 计算能力为个位数加、减水平。不能适应 普通小学的就读。 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 在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 重度 智商 20~34 成年以后可达到3~6岁的心理年龄,占3%~4%。 出生后即可出现明显的发育迟缓,经过训练 最终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语言 交流。 不会计数、不能学习、不能劳动,日常生活 需人照料,无社会行为能力。可同时伴随显 著的运动损害或脑部症状。 极重度 智商 20 成年后可达3岁以下的心理年龄,占 1%~2%。 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对危险不会躲避, 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的情 绪(哭闹、尖叫等)表达需求,生活不 能自理、大小便失禁。 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坏,伴有躯体畸形。 部分可能伴随一些精神症状,有的同时 存在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出生前、围生期病因所致——出生以后即表现出躯体和心理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智力损害程度较轻者多在入学后才被确诊。 出生以后的心理发育过程中有害因素所致—病前智力发育正常。 因致病因素一般都造成脑结构性或功能性不可逆损害,所以智力损害一旦发生,一般是不可能减轻或恢复正常水平的。 最终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视精神发育迟滞的严重程度、接受特殊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情况而定。 确定诊断及其严重程度 病史、精神检查和躯体检查,根据年龄和 智力损害的程度选择标准化量表或智力测验辅助诊断。国内常用 韦氏智力量表评估儿童智商。近年来将社会适应能力也作为诊断方法之一。 若儿童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的临床表现, 智力测验智商低于70,则可诊断。 根据智力发育的水平和智商确 定严重程度。智商在70~90列为边缘状态。 病因学诊断 通过病史、体检,遗传学、代谢、内分泌 等实验室检查以及颅脑检查,尽量寻找病 因,作出病因学诊断,有利于治疗和康 复,也为患者家庭的优生、优育提供有用 的资料和指导。 有人主张病因不明者应常规做染色体核型分 析。 1. 暂时性发育迟缓 各种心理或躯体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和智力发育,当原因去除或矫正以后,心理发育速度在短期内加速,赶上同龄儿童智力水平。 2.特定性发育障碍 除了特定的发育障碍外,心理的其他方 面发育完全正常,在不涉及这些特定技能的生活,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精神发育迟滞在任何情况下,智力和学 习成绩都保持相对水平。 3. 精神分裂症 病前智力相对正常,有起病、症状及演 变等疾病的发展过程,存在确切的精神 病性症状。 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