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学习心得.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一本书,书中阐述了一 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非暴力沟通认为,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 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强调深入的倾听——倾听 我们自己以及他人,非暴力沟通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 双方互助的愿望。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体会和表达、需要、请求,下面 将详细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观察。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不带预设地仔 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客观的陈述事实,只有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你讲 的话对方才能更容易接受,切实的观察才能推动实际问题的探讨,将沟通拉回 地面。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 心理。和观察相比,评论有哪些不宜察觉的特征呢? 1、使用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比如“你就是直男癌”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你对该定义又是如何理解的?); 2、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的可能“你对我就是没耐心” (没耐心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3、把预测当作事实“如果你再这么做,我们就分手吧” (负面预测的背景前 提是?作的缘由是?) 4、缺乏依据“你花钱大手大脚”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买了什么?累计金额多 少?) 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他不会做饭” (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菜?谁的评价?) 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她长得丑” (在谁的审美观下并 不欣赏)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 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 1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步是要体会和表达感受。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是我们敞 开心扉与人顺畅沟通的关键一步。在表达感受时,你需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 法,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你认为这句话是在表达感 受吗?不是,这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他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觉得我 吉他弹的不好。”这一句同样没有表达出感受,而是用自我评价代替了感受。 书中介绍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譬如: 1、表达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感受: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 新高彩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开心、高兴、快了、愉快、满 足、欣慰。。。。。 2、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沮丧、灰心、泄气、 生气、不满、遗憾、失望、震惊、郁闷、难过、无精打采、疲惫不 堪。。。。。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 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我们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发的,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 核心,这是在沟通过程中必须弄清楚的,不然满足需要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 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自责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或者厌 恶自己。责备他人常常会引起他人的申辩反驳,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真实的需 求被解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表达了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要。体会 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将它准确表达出来,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 应。 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会认识到所谓的将心比心,我们无法牺 牲他人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要 说出自己的请求。当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时,总是期待有所回应,对自己的需 求认识的越深刻,提出的请求就越明确,越具体,这样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 应。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想勉强他人,在表达自 己的愿望时会习惯使用请求而非命令的句式。 2 如何区分请求与命令呢?请求如果没有被满足,如果紧随其后的就是批评 和指责,那么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 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的愿望就越容易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就越不愿意满足我们的愿望,这是一种 恶性循环。

文档评论(0)

tiger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