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 .领悟 “十思”的积极意义; 3 .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重点) 2 .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熟悉课文,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 “龙鳞”,逆 “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 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 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 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 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作者·解题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 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 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 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 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 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 “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 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题目中的 “谏”是进谏的意思。疏,是一种文体名,属于奏疏类。 三.阅读课文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 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 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朗读,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第三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 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教师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文言现象。 2、完成练习二—五。 3、难句的翻译。(教师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提名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思考练习一。 第一段.开篇没有直接提出 “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 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 “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 “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比喻说里,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 “源 不深而望流之远……而况于明哲乎?”接着进一步指出, “人君”地位高,责任 重大,如果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使国家常常治久安,就同无根之 木、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想。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利用了 “木”、 “水”的比喻。 第二段.总结历史教训,从反面论证 “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先指出历史现 象: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然后以 “岂……”设问,引出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时, “殷勤深”,能够 “竭诚以待下”;守天下时,难免 得意洋洋,以致 “纵情以傲物”。而 “竭诚则……为行路”。心态不同,对人的 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 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 “怨不在大……深慎”,这是借鉴古人的论述, 将君民关系比作水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精警。这一段从现象到 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虽然全段未见一个 “思”字,但是从反面强调了 “居 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回答任何 “居安思危”。是全文的重点。 “十思”,即十条建议, 可以概括为 “五戒”: “见可欲”、 “将有作”两条戒奢侈; “念高危”、 “惧 满盈”两条戒骄傲; “了盘游”、 “忧懈怠”两条戒纵欲; “虑壅蔽”、 “惧谗 邪”两条戒轻人言; “恩所加”、 “罚所及”两条戒赏罚不公。最后作者说明: 总结 “十思”,发扬 “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 “劳神苦 思”,而国家却可以 “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