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作者给高明的读者的礼物《洛丽塔》名著解读.docVIP

高明的作者给高明的读者的礼物《洛丽塔》名著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丽塔》解读 by搬砖松 关于作者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巨匠之一,在小说、诗歌、诗歌、散文、批评以及翻译上的建树互为注解,具有高度一致的审美追求。纳博科夫出生在俄国的贵族家庭,辗转流亡欧洲,最后定居美国。 关于本书 用英语写作的《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体是主人公亨伯特的自述。表面上看,亨伯特教养良好,品位不凡,实际上却因为童年的情感创伤而产生心理疾患。遇到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之后,亨伯特一步步诱导并囚禁少女,还在讲述中,把这个过程自我合理化、审美化和诗意化。 核心内容 纳博科夫如何把《洛丽塔》设计成一个复杂的叙事游戏?这种复杂叙事对我们的阅读有什么好处?该怎么看待《洛丽塔》承受的道德指控? 前言 本期为你解读的是长篇小说《洛丽塔》,它的作者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巨匠之一、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洛丽塔》是他最有影响力也最有争议的代表作。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名为亨伯特的中年男子自述爱上了一个12岁的女孩“洛丽塔”。纳博科夫在小说中展示出了高超的文字能力,《洛丽塔》一出版就成为经典。但敏感的题材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让这部小说很容易被误读,曾多次在不同国家都被禁。 跟纳博科夫的其他作品相比,《洛丽塔》的处境很特殊:一方面,“洛丽塔”(Lolita)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文化符号,好像谁都对这部小说的故事和洛丽塔这个人物略知一二;另一方面,完整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其实并不多,表面上看,《洛丽塔》是一个主题通俗甚至有“情色”嫌疑的小说,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文本难度远远超越它看上去的样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洛丽塔》,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纳博科夫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生涯,这两者正好密切相关。每天听本书为你解读了《纳博科夫传》和纳博科夫的回忆录《说吧,记忆》,如果你对他的生平感兴趣,可以去听一听。 研究者通常把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分成“俄国时期”“西欧时期”和“美国时期”。1899年,纳博科夫出生在俄国一个贵族家庭,因为外部世界发生剧变,他从童年开始就得跟着全家在欧洲各地避风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纳博科夫一家从1919年开始了真正的海外流亡生涯。 在“西欧时期”,纳博科夫先后去过英国、德国和法国,但他始终无法真正安定下来。这个时期奠定了纳博科夫文学创作的根基,他用俄语写的长篇小说《黑暗中的笑声》和《斩首之邀》等都诞生在这个时期。二战爆发后,纳博科夫再次踏上流亡之路,举家搬到美国。 抵达美国后,纳博科夫在大学里教文学,同时继续创作小说。在新环境中,只有用英语写作才能打开局面,于是,纳博科夫此后的作品都直接用英语写成。尽管纳博科夫语言天赋惊人,尽管他在美国时期的作品都很成功,可对母语俄语的乡愁,贯穿了他的后半生。纳博科夫曾经说:“我的个人悲剧,别人不能也不会关心的悲剧,是我不得不放弃我的母语,那无所拘束、丰富而得心应手的俄语,代之以二流的英语。”有趣的是,这种焦虑状态,对于纳博科夫锻造自己那些精密繁复的英语长句和文本结构,正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许,只有对臆想中的完美永远怀着渴望,纳博科夫才能把被他认定是 “二流语言”的英语,尽可能运用得更轻灵、更神奇一些。 第一部分 在开始解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纳博科夫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构建这部作品的。 根据纳博科夫的说法,他写《洛丽塔》的动机来自1939年左右报纸上的一条新闻:一只猴子在科学家的调教下,画出了囚禁它的笼子的铁条。这个“囚禁中的生命”的意象,可能给纳博科夫带来了灵感,他用俄语写了《洛丽塔》的雏形,是一篇三十来页的小说,但他并不满意,没发表就销毁了。1949年,创作冲动再度袭来,这回纳博科夫用的是英语,他还做了大量资料准备工作。他搜寻了关于美国女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论述,从女性杂志上摘录句子,在报纸上寻找相关的犯罪事件,比如,某个中年男人诱拐新泽西州一个15岁少女,扣留了21个月作为自己横穿全美的随身奴隶。这个真实新闻事件,对《洛丽塔》的情节线产生了一定影响。 纳博科夫写《洛丽塔》花了差不多五年时间。1954年,纳博科夫拿着《洛丽塔》的打字稿,在美国的四家出版社先后碰壁,1955年终于在法国的一家出版社悄悄出版。在很长一段时间,《洛丽塔》的光彩和力量,只能依靠小圈子口碑和读者对禁忌的好奇才得以持续发酵。1958年,《洛丽塔》的美国版问世,这部小说在争议中成了纳博科夫作品系列中最无法避开的作品,有的人认为它无比耀眼,有的人觉得它十分刺眼。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纳博科夫是怎样叙述《洛丽塔》的故事的。 小说开始是一篇有点诡异的序文。一个自称小约翰·雷博士的人表示,接下来给读者展示的回忆录,是一份狱中自白。回忆录的作者叫亨伯特,在他的案件即将开庭审理时,亨伯特因病猝死,雷博士获准编订出版这部书。在序文里,读者会看到一堆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的人物名字,以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搬砖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