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语文四年级支教教案
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也称扶贫支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四年级支教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四年级支教教案1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反思:
语文四年级支教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④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第三、四句。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