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DIHS) 是一种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炎)、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皮损初发多为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更为严重者表现为伴面部水肿的剥脱性皮炎、SJS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通常潜伏期2-6周(平均3周)。症状于停用原因药物之后仍持续发展并转为迁延化往往经过l个月以上缓解,典型 DIH S临床表现显示双峰性。致死率大约 10 %,主要死于重症肝炎。 一、病因 1.药物: 大致限于别嘌呤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拉莫三嗦、氨苯飒、柳氮磺胺吡啶、阿巴卡韦(abac avir,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美西律、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和阿米替林。 2.病毒感染: 每2-6周出现HHV-6周期性的再激活。DHS 是由药物过敏和 HHV-6感染再激活共同导致的疾病。 3. 遗传: DHS的易感性很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大多数药物的乙酰化是由N-乙酰转移酶2(N AT2 )来完成,而乙酰化的表型 (快、中、慢 )与N AT2基因型相关,只有快乙酰化表型能保护机体免遭药物活性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损害。 慢乙酰化基因的表达是DHS的一个危险因子。 另有证据表明,与细胞色素P450亚型等药物代谢酶异构体及P-糖蛋白等药物转运体相关的基因一旦发生变异机体对药物代谢产物的解毒力下降,增强患者对药物代谢产物的易感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 LA)研究发现多个等位基因 DHS的遗传危险因子。 4.原有疾病 患有SLE、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原有疾病者,发生 DI H S的机会增加。 二、发病机制 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DHS是由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 存在两个关键阶段:早期存在以B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 明显减少为特征的免疫抑制,这种免疫抑制一方面引发H HV-6再激活,另一方面又抑制了药物特异性T细胞活化,因而发病较一般药疹更为迟后。延迟活化的药物特异性T 细胞一旦激活便引发T细胞免疫效应,形成临床第一次高峰症状。嗣后,尽管停用原因药物,但由于HHV-6的再激活二次引发免疫过敏反应临床出现第二次高峰症状。 三、临床表现 DHS是一种重症药物反应,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发热、皮疹和内脏受累。 1. 潜伏期2-6周(平均3周); 2. 发疹前可先有发热,有时伴关节痛或肌痛; 3.初发皮疹多为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损害,多伴有颜面肿胀,数天后发展成硬性或浸润性斑块,尤其在手足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口周及口唇部可出现伴有鳞屑的红斑或丘疹,皮损相互融合,渐发展成为红皮病。亦可发展为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4.停用药物之后仍持续发展并转为迁延化往往经过l个月以上缓解,典型 DIH S临床表现显示双峰性。 5..伴颈部淋巴结肿大(2 mm); 6.DHS可累及多脏器,最常累及肝脏(苯妥英DHS)和肾脏(别嘌醇DHS)。肝炎为细胞溶解性,常无黄疸;肾炎为间质性,有肾小管受累;肺也可有间质浸润;心脏受累伴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炎,也可为心包炎。致死率大约 10 %,主要死于重症肝炎。 7. 血液学异常常见,特别是嗜酸粒细胞增多,约占患者的90%左右,另约40%的患者有单核细胞增多;如发现有不典型淋巴细胞增多(脑回状或单核细胞增多症样)有助于DHS的诊断(除外EB病毒感染和皮肤淋巴瘤)。 8.皮肤组织病理显示为非特异性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个别浸润似蕈样肉芽肿)。 四、诊断标准1 (1)使用药物之后潜伏期长,迟发性发病,呈急速扩大的红斑,多数患者进展为红皮病。 (2)停用致病药物之后,症状迁延2周以上。 (3)体温高于38℃。 (4)伴有肝功能损害。 (5)伴有下列1项以上血液学改变:①白细胞升高(11×109/L);②出现异形淋巴细胞(5%以上);③嗜酸粒细胞升高(1 500×106/L); (6)淋巴结增大; (7)HHV-6再激活。 典型DHS:具备以上全项。 非典型DHS:具备1~5项,其中第4项也可表现为其他脏器重度损害。 诊断标准2 ①迅速出现皮损;②体温38℃;③至少两个部位的淋巴结增大;④至少1个内脏器官受累:⑤至少伴有下列1项血液学改变:A.淋巴细胞升高或降低:B.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或绝对计数升高;C.血小板降低。符合3项或以上即町确诊。 (Peyfiere H,Dereure O,Breton H,et a1.Variability in the clinical pattern of cutaneous side-effects of drugs with systemic symptoms:does a DRESSs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