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天山1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完整篇.docVIP

1999天山1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完整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99天山1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完整篇 1999 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 关键字:考察报告 1999 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 1999 年 5 月 1 日-3 日,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中国旅行社,环境保护局,工学院,大学等单位组织登山爱好者及环保志愿者一百四十多人参加了“天山一号冰川环保之旅”,此次行动的主题是“走向山野,拥抱自然”,主要行动是南北双跨攀登一号冰川主峰--海拔 4462 米的天格尔峰,并清理冰川附近的垃圾本次活动环保目标为: l 考察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l 清理冰川附近的垃圾 l 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一、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根据我们的调查,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基本上未受到人类的污染。:网在冰川下方三--五公里处,有国道 216 沿山谷穿行,路边有中科院兰州冰川所、乌鲁木齐气象局大西沟气象站、“中国一号”冰川水取水点等单位和人工建筑,但距离冰川较远,对冰川影响不大。从国道 216 路边气象站到一号冰川有一条简易公路,是几年前兰州冰川所修建的,现主要用于冰川考察和旅游。游人可乘车直达冰川附近的一个平台,平台面积约为 100 平方米,一般作为汽车停车场,游人从这里出发,距离一号冰川仅 300 左右。 冰川附近的自然环境分四种类型,冰川,雪原,高原草场和乱石坡,其中冰川和雪原基本未受人类干扰;高原草场分布于公路到冰川之间的缓坡上,出产药用植物红景天,近年来被挖掘破坏严重,草地上千疮百孔,到处是挖掘后留下的土堆。 二、冰川积雪及融水监测结果 在冰川附近,我们采集了天格尔山顶峰积雪、大本营附近积雪和冰川融水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PH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 FeKNa 天格尔山顶峰积雪 7.6413.0562.40.02360.490.98 大本营附近积雪 7.7416.0645.40.03370.220.54 冰川融水 7.5948.62766.70.03560.572.86 自来水 7.72227.241243.80.04185.368.3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5010002500.3 监测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浓度均处于极低的水平,与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的浓度值相比,均低于样品 1 到 19 倍不等。主要指标也远低于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此可见,一号冰川水资源的水质处于非常好的状态下。 三、登山队活动对冰川的影响及冰川附近的垃圾污染状况 1、冰川附近的垃圾污染状况 在登山活动中,我们重点对登山区域,冰川和旅游停车场三个区域进行了考察。登山区域和冰川区由于被积雪覆盖,普通游客难于到达,没有发现被人类污染的迹象,基本上保持了冰川的原始面貌。在冰川下方,有两块传统的登山宿营地,距离冰川和水源大约 50 米左右,在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以往登山活动留下的遗弃物。但在距离冰川仅 300 百米的停车场附近,却发现有大量的塑料瓶,易拉罐等不易降解的物质,还有煤和燃料油油渍等,垃圾有的随地抛弃,有的被集中后用石头压在原地,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视觉效果,也有损冰川的清洁形象。 2、各登山队活动对冰川的影响 本次活动中,各登山队都非常注意环境保护,没有发现破坏冰川自然生态环境,或者故意丢弃垃圾的行为。但在各队登顶过程中,发现有个别队员在基本没有负重的情况下,沿途抛弃少量食品包装物。登山队大本营设在距离冰川和水源约 50 米的碎石坡上,为登山传统宿营地,由于各队较注意环境保护,宿营活动本身未对冰川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垃圾清理情况 各队在登山活动期间,都在营地设置大小不等的垃圾袋或垃圾箱。5 月 3 日撤离冰川前,各队将垃圾装袋,统一集中到中旅提供的大垃圾袋内,共计 8 袋,由中旅的卡车运回山下,事后,据我们向中旅活动组织者了解,垃圾已投放在华侨宾馆前的垃圾桶内。在各队撤离之后,环保人员对各营地进行了检查,在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工学院登山队,新大登山队和环保局登山队的营地基本上没有发现垃圾和遗弃物,整个营地如同刚来的时候一样。但在中旅的营地里,我们发现了少量的遗弃物,包括一个炉子,煤,新鲜的羊肉和许多瓶盖,由于“五.一”之前冰川附近没有大规模的宿营活动,上述物品估计是中旅登山队留下的,同时,在中旅营地附近(即停车场),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前人留下的垃圾,在中旅走后,自治区环保局登山队又进行了清理,仅在中旅营地附近 10 米的范围内,清理出的垃圾就装满了三个编织袋。显然,中旅登山队虽然清理了自己的垃圾,但与其他登山队相比,在清理时并不很仔细,他们也没有清理营地周围原有的垃圾。 四、环境保护 ___ 在登山活动期间,每一位登山队员都收到了一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