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草木类.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草木类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 以折柳表惜别, 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 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 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更由于柳之易活, 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 好祝愿。 例 1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 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 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 愁杀行客儿” 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 乡的感情呢?” 例 2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 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 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 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 “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 “绿 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 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 3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 4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 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 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 5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 问行人归不归?”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 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 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 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 “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 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 诗歌的 创作十分讲究含蓄、 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 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 “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 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 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 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 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 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 1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 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 2 :《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 )凌寒不屈的顽强 例 1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 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 2 :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 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321342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