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教育:迷恋他人成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南通教育:迷恋他人成长 马年春节前夕,我回到老家南通。本是隆冬时节,气候却温暖如春,没有了绒衣缠身,没有了束手束脚。 巧遇好友汤卫红,我俩一通神聊。从他研究的“倾听”课题,聊到我的“融错教育”;从我即将研究的新课,聊到他新近读到的美文;从2014年5月将在北京召开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聊到正高职称的评定。当我说到正高评定在有的地方还是论资排辈,我特敬佩、数学功力令我自愧弗如、指导的青年教师屡次获全国大奖、数学课评点总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张特级因资历不够没有评上时,卫红一脸的惊讶。 卫红为什么惊讶?他的惊讶,引发我的思考。论资排辈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因为其中起码包含着对教育经历或人生经历的必要考量。有时候就是这样,少年成器往往会导致一些人的心气浮躁,太早评上特级或正高对一些人未必是好事,特别是对于功利心较强的人。那些东西评上之日,也往往是他们专业成长止步之时。实力相当中的论资排辈确是能够为大家接受的。 在江苏南通,无论是评选特级教师,还是评定高级职称,都要上课、答辩,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上课前1小时拿到教材;1小时后,直接踏上讲台,没有接触学生,没有助手帮忙。有真水平的,上! 卫红的惊讶,让我想起常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南通的名师那么多?” 的确,南通名师辈出。单说小学吧,语文有李吉林、施建平、许友兰、陈萍、祝禧、王笑梅、周益民等等,数学有盛大启、张兴华、陈今晨、丁建强、赵云峰、丁锦华、徐斌、贲友林、许卫兵、蔡宏圣、仲广群、张冬梅、汤卫红、顾娟、施银燕、张齐华、柳小梅、储冬生,等等。一次,北师大组织“全国有影响力的中青年教师”做小学数学培训活动,邀请的10位上课教师中8位是江苏籍的,其中6位是南通人。当我说破这一点时,组织者大为惊羡。 以往回答“为什么你们南通的名师那么多”这样一个令人自豪的问题,我大多是从文化氛围、历史积淀、个人努力,从见贤思齐、团结互助这些方面侃侃而谈。这会儿,我突然意识到,我忘记了“不论资排辈”的南通的局长、科长们。虽然在我以前撰写的自己成长体会的文字中、在《感恩的人会成功》的报告中,没有忘记领导,道出了我真挚的感激之情,但在回答有关“团队成长”、“南通现象”等问题时,我没有把这至关重要的一点联系上。 这,决不是客套。 就说我自己吧。因为这样的故事只有自己知道。 1966年农民家庭出身的我,在1995年被推荐评选江苏省特级教师。当时的我一边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海舍村小学执教数学,一边在墩头镇政府做教育助理。南通市教委的领导,我一个都不认识。我顺利通过县、市、省学科组的评审,到省综合的最后一关了,我没能通过。非常意外的是,南通市教委人事科领导亲自打电话给我,让我不要泄气,告诉我这次没能评上主要是年龄太小了。尽管我知道自己很嫩,但当时还是奢望着自己能评上的。虽然没评上,但接到领导的电话,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放下电话,我抬头看天空,天空更蓝;我低头看学生,个个像花朵。从此,我的梦更清晰,对课堂更迷恋,看书更专注,做文章更有灵感。 两年之后,又到评特级的时候,我已经被调到了海安县实验小学教数学、做副校长。当时海安县教育局主管人事的副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了解了一些情况后说:“小华,翟校长(海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很有建树,又是58岁了,今年的特级教师评审,我们准备推荐他,你的意见呢?”“局长,您放心,我举双手赞成。我的机会还多着呢!”从局长室出来,树上小鸟的鸣叫真好听,“啾,啾――啾,啾”,似乎在说:“你啊,你啊,真幸运!遇上这么好的领导尊重你。” 当海安县教育局把特级教师推荐材料上报南通时,市局主管领导诧异地问:“怎么没有华应龙的材料?”又说:“我们经过研究,海安可以补报华应龙的材料,不占当地的指标。” 当市局打来电话让我准备材料时,我十分惊诧,“怎么可能这样?!” 当时的我,只是想到培根的一句话,“我的幸运,流畅得有如荷马的诗句”,却没有想到这是领导们唯才是举的一贯风格使然。哦,不单是因为我幸运,更是因了他们的惜才、睿智和伟大。 正是由于领导们的厚爱,让我不断增添自己的才学。 南通教育的领导们为什么能尊重教师,乃至青睐一名乡村教师?这个问题可以深入研究。 一滴水,可以见阳光。在不少地方还在论资排辈的怪圈里挣扎时,南通教育已经习惯了“迷恋他人成长”,信奉“付出总有回报”。 “迷恋他人成长”是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名言。 我想:如果局长们迷恋校长成长,校长们迷恋教师成长,教师们迷恋学生成长……那么,我们的教育梦,我们的中国梦或许就不再是一个梦。 并且,迷恋他人成长者都将被他人所迷恋…… 责任编辑 刘 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